竹齋集

竹齋集
Author: Mian Wang
Pages: 89,037 Pages
Audio Length: 1 hr 14 min
Languages: zh

Summary

Play Sample

歲寒風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識此情? 春到玉堂渾不覺,清香疏影自分明。

其五

五雲縹緲隔蓬萊,仙子吹簫月下回。 轉首不知春幾許,霜花如雪滿瑤台。

其六

江南十月春色早,處處梅花當水開。 玉笛一聲霜不小,滿天明月鶴飛來。

其七

羅浮月白海無塵,玉樹瓊林處處春。 半夜禹陵風雨作,屋樑飛動欲生鱗。

其八

夷石心腸滿面霜,歲寒吾計未全荒。 相逢休問春何處,定是調羹到玉堂。

其九

不向羅浮問醉仙,笑呼孤鶴下吳天。 春風吹散梅花雪,香滿西湖載酒船。

其十

玉雪玲瓏瘦影重,不同桃李媚春風。 十分清致無人解,猶在舊家池館中。

十一

寒枝錯落凍不解,隔水清香招得來。 午夜風停雪聲墮,梅花開盡不知寒。

十二

斷雲流水孤山路,看得春風幾樹花。 騎鶴歸來城郭是,月明簫管起誰家?

十三

昨夜朔風吹倒人,梅花枝上十分春。 老夫高臥石窗下,嬴得清香入夢頻。

十四

朔風吹冷過山城,巾子峰頭雪未晴。 十載西湖閒客夢,夜來山月最分明。

十五

羅浮山下雪三尺,白玉堂前春幾分。 歲晏歸來詩思好,東風吹散一溪雲。

十六

疏花粲粲照寒水,瑪瑙坡前春獨回。 卻憶去年風雪裡,吹簫曾棹酒船來。

十七

天寒江國霜如雪,草木無情盡摧折。 不知春意到江南,疏影橫斜半窗月。

十八

春風處處競繁華,桃李無言亦好花。 獨有高人愛高潔,肯沖冰雪到山家。

十九

平生固守冰霜操,不與繁花一樣情。 歲晏溪頭春意足,是誰看得最分明?

二十

疏籬瀟灑綠煙寒,老樹鱗皴艾葉攢。 昨夜天空明月白,一枝疏影隔窗看。

二一

春風一笑玉無垠,雲散空窗見月痕。 半夜鶴歸詩思好,清香吹滿水南軒。

二二

月明曾過西湖路,愛看橫枝當水斜。 試問玉堂諸學士,幾時清夢到山家?

二三

明月滿天霜氣重,梅花風韻更清妍。 鶴飛不帶簫聲遠,春過西泠第二船。

二四

霜花浮影月娟娟,春色無痕上畫船。 轉首西湖風景異,不知誰識老逋仙?

二五

吹徹瑤笙鶴未還,小橋流水碧潺潺。 夜深夢醒推窗看,白月無痕雪滿山。

二六

鵝州城東古梅樹,鱗甲滿身如老龍。 冷霜極冷欺不得,春風吹作玉玲瓏。

二七

記得西泠春色歸,珠星璧月景離離。 近來消息真堪笑,卻說梅花不要詩。

二八

開遍南枝又北枝,春風於我似相知。 酒邊漫說羅浮夢,忘卻瑤台月下時。

二九

十月中原風景別,寒冰如地雪漫天。 相逢盡說江南好,處處梅花壓酒船。

三十

溪谷冰霜春到遲,老夫長夜只吟詩。 憑誰說與中朝士?此是江南第一枝。

三一

瑪瑙坡前春未來,幾番空棹酒船回。 西湖今日清如娮,一樹梅花壓水開。

三二

瀟灑山林慣雪霜,不同桃李競芬芳。 何緣作得春風夢?一夜吹香到玉堂。

三三

此心如夷蘊陽和,不得春風也自花。 何自高人愛瀟灑?夜深踏雪到山家。

三四

夷石心腸冰雪顏,逢時亦有好花看。 玉堂可有青氈舊?不畏風霜入骨寒。

三五

千年萬年老梅樹,三花五花無限春。 不比尋常桃樹李,只將顏色媚時人。

三六

霜氣橫空水滿川,梅花枝上月娟娟。 卻思前載孤山下,半夜吹簫上畫船。

三七

夜來漫踏前村雪,雪裡梅花認得真。 回首中原天萬里,瓊林玉樹一般春。

三八

一樹橫斜白玉條,春風吹亂雪飄飄。 孤山老卻林和靖,多載笙歌過六橋。

三九

瘦夷一枝橫照水,疏花點點耐清寒。 雪晴月白孤山下,幾度清香拄杖看。

四十

今日開門見遠山,煉師壇下列清班。 看來都是梅花樹,個個春風玉珮環。

四一

樹陰如屋霧如潮,淺水流花落野橋。 忽憶去年秋八月,玉霄峰頂夜吹簫。

四二

仙子歸來夜未央,瑞香風動翠羅裳。 月明無處韜清影,簫管迎春上玉堂。

四三

海雲初破月團團,獨鶴歸來夜未闌。 一笙笙簫湖水上,玉妃無語倚闌干。

四四

雲間古寺陸機宅,草木蕭森鶴不來。 惟有溪頭老梅樹,霜花猶是舊時開。

四五

三月春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何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四六

閒花野草斗青紅,一著冰霜掃地空。 惟有老梅標致別,歲寒時節自春風。

四七

地老天荒盡可花,不同桃李競繁華。 要知鼎鼐調羹味,須問舊時丞相家。

四八

和靖門前雪作堆,多年積得滿身苔。 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他不下來。

四九

月明海底夜無煙,恰似西湖雪後天。 清氣逼人禁不得,玉簫吹上大樓船。

五十

西湖湖上水如天,狂客長吟夜不眠 騎鶴歸來清興好,梅花無影月娟娟。

五一

湖上無書問老逋,冰霜巖壑迥清孤。 二更月出天全白,轉首春風是畫圖。

五二

六月一日天大熱,清風忽地過江來。 濕雲挾得梅梁起,半夜飛空作怒雷。

五三

江北江南寒氣重,雪花如席蔽天來。 五更野叟敲門報,屋外老梅連夜開。

五四

獨鶴高飛雪氣濃,梅煙清淺月朦朧。 一聲簫管歸何處?人在瓊樓玉宇中。

五五

馬跡山前大樹梅,千花萬花如雪開。 滿載揚州秋露白,玉簫吹過太湖來。

五六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五七

黃河十月冰如地,騎馬何人說好官? 老子門前三丈雪,梅花開盡不知寒。

五八

春風無聲海日起,梅花滿樹煙茫茫。 西湖昨夜笙歌靜,相見逋仙是林中。

墨梅四首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數鬥,吐出梅花個個真。 相見草嫌顏色異,山林別是一般春。

其二

面皮如夷慣風霜,焉肯托根桃李場? 轉首江南春似梅,一聲簫管月蒼蒼。

其三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其四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 玉堂多少閒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紅梅十九首

其一

夢迴詩思不可遏,赤腳溪頭夜踏冰。 忽地風來明月動,彩鸞飛出碧雲層。

其二

顏色雖殊心不異,漫隨時俗混繁華。 清香吹散乾坤外,不是尋常桃杏花。

其三

老梅標致何瀟灑,不與尋常草木同。 可笑燕山人事別,春風只看杏花紅。

其四

翠華影轉宜春苑,苑裡紅梅一夜開。 學士賦詩承賜宴,內官傳道首緋來。

其五

和羹風致誰能解?個個花開耐歲寒。 五月燕山木黃落,相逢只作畫圖看。

其六

白日遲遲照窗戶,深院不知春幾許? 紫簫聲轉香風回,隔簾踏動燕脂雨。

其七

十二闌干一院花,春風猶憶舊京華。 翠雲不隔西湖路,夢入鹹平處士家。

其八

洞天窅窅無人到,白日丹光出樹林。 仙子竟忘食玉法,笑迎春色綠雲陰。

其九

彩鳳穿花啄石苔,玉窗瓊戶紫煙開。 山人不說羅浮夢,卻憶玄都觀裡來。

其十

桃杏漫山總粗俗,舊家池館尚春風。 道人不作羅浮夢,坐看珊瑚海日紅。

十一

山林養得寸心丹,豈是清香不而寒? 今日春風好顏色,任他自作杏花看。

十二

玉妃步月影毿毿,宴罷瑤池酒正酣。 半夜不知香露冷,春風吹夢過江南。

十三

昭陽殿裡醉春風,香隔瓊簾映淺紅。 翠袖擁雲扶不起,玉簫吹過小樓東。

十四

羅浮仙子醉春風,玉骨冰肌暈淺紅。 一味清香消不盡,幾回飛夢錦雲中。

十五

仙子歸來逸興賒,夢中猶說舊繁華。 春風轉首情何已?卻向江南認杏花。

十六

仙子雲中駕鶴歸,翩翩霧佩曉風吹。 玉肌輕染燕脂色,恰似羅浮夜醉時。

十七

滿湖水色淨娟娟,正是春風二月天。 醉後不知雲尺屋,燕脂飛雨墮樓船。

十八

玉骨清懼怯素妝,春風一醉九霞觴。 綠房午夜嬌雲暖,不夢梨花夢海棠。

十九

昔醉西湖處士家,酒痕吹上水邊花。 東風蛺蝶迷香夢,一樹珊瑚月影斜。

應教題梅

刺刺北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沙塵。 胡兒凍死長城下,誰信江南別有春?

贈靈峰上人墨梅圖

粲粲疏花照水開,不知春意幾時回。 嫩雲清繞孤山路,記得短筇尋句來。

題巨然畫

溪山對雨起呼酒,一笑還披萬里圖。 疏樹遠山秋淡薄,飄風流水盡模糊。

五言絕句

梅花十五首

其一

林下見清真,草衣如野人。 開花冰雪裡,豈是不知春?

其二

清苦良自持,忘言養高潔。 夜靜月明多,開門滿山雪。

其三

十月霜風寒,山木俱摧折。 獨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其四

故人江海去,相隔萬重雲。 歲晚思無已,梅花可寄君。

其五

何處尋春信?江南路渺漫。 夜深山月白,疏影隔窗看。

其六

老干漬清霜,寒梢掛新月。 徐徐暗香來,可是春機洩?

其七

疏枝照清淺,一見興何饒? 記得春風夜,題詩過斷橋。

其八

仙子步輕盈,泠泠玉珮聲。 羅浮煙水遠,詩夢不勝情。

其九

冷艷凝輕露,清香度晚風。 如何冰玉質,卻學小桃紅?

其十

深院春無限,香風吹綠漪。 玉妃清夢醒,花雨落燕脂。

十一

湖上春何在?羅浮夢已空。 清香入書屋,不是杏花風。

十二

庭院春日遲,風回翠鸞舞。 誰倚玉闌干?搖動燕脂雨。

十三

不作桃李態,山林別是春。 但令心似夷,何慮惹緇塵?

十四

面墨已無情,豈但心如夷? 昨宵疏影橫,空山半窗月。

十五

明潔眾所忌,難與群芳時, 懷貞歲華晚,只有天地知。

題曹雲西南山水

旭日耀蒼巘,翠嵐生嫩寒。 幽人詩夢醒,清響得松湍。

六言絕句

梅花三首

其一

肯同凡卉爭妍?自與高人索笑。 他年鼎鼐調和,不改山林節操。

其二

瀟灑托身溪谷,清高不染紅塵。 數點幽花的礫,包藏萬斛陽春。

其三

不同楊柳爭妍,冷笑托根泉石。 歲寒寄語高人,可問調羹消息?

七言長句

梅花四首

其一

朔風吹撼處士廬,凍雲隔月天模糊。 無名草木混色界,廣平心事今何如? 梅花荒涼似無主,好春不到江南土。 羅浮山下蘼蕪煙,瑪瑙坡前荊棘雨。 相逢可惜年少多,競賞桃李誇豪奢。 老夫欲語不忍語,對梅獨坐長咨嗟。 昨夜天寒孤月黑,蘆花卷風吹不得。 髑髏夢老披蒙節,黃河萬里無顏色。 老夫瀟灑歸巖阿,自鋤白雪栽梅花。 興酣擊劍長嘯歌,不問世上官如麻。 疏枝錯落花燦爛,正似推篷溪上看。 凍痕不剝五更霜,蘚色猶存百年干。 孤山處士詩夢寒,羅浮仙人酒興闌。 天荒地老行路難,誰傳春色來人間? 君不見江南物色今匪昔,大谷長林盡荊棘。 歲寒何處論襟期?坐對雲山空歎息。 東樓女兒白苧歌,西樓美酒喚杏花。 總有高人愛高潔,踏雪誰肯來山家? 老我無能慣清苦,寫梅種梅千萬樹。 霜清月白夜更長,每是狂歌不歸去。 只今潦倒霜■垂,世情恬淡俱忘機。 讀書寫字兩眼眵,斷白搔墮隨花飛。 轉首江南隔塵土,白月流光雙鶴舞。 一聲羌管過南樓,夷石心腸亦淒楚。 安得喚起陳雲龍?長船滿載玻璃紅。 浩歌拍拍隨春風,大醉驚倒江南翁。

注:■——上「髟」下「丐」

其二

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間草木不敢芳。 獨有溪頭老梅樹,面皮如夷生光芒。 朔風吹寒珠蕾裂,千花萬花開白雪。 彷彿瑤台群玉妃,夜深下踏羅浮月。 銀鐺泠然動清韻,海煙不隔羅浮信。 相逢漫說歲寒盟,笑我飄流霜滿■。 君家白露秋滿缸,放懷飲我千百觴。 氣酣脫穎恣盤礡,拍手大叫梅花王。 五更窗前博山冷,麼鳳飛鳴酒初醒。 起來笑揖石丈人,門外白雲三萬頃。

註:■——上「髟」下「丐」

其三

朔風吹寒脫繁木,石溜潺潺出空谷。 荒村野店少人行,獨有寒梅照寒淥。 玉質燦燦無纖埃,春風不來花自開。 平生清苦能自守,焉肯改色趨樽缶? 我與梅花頗同調,相見相忘時索笑。 冰霜歲晚愈精神,不比繁華易凋耗。 長安多少騎馬郎,尋芳競集桃李場。 東家買酒西家嘗,引得世間蜂蝶忙。

其四

昔年曾踏西湖路,巢居閣上春無數。 雪晴月白影精神,瑪瑙坡前第三樹。 虯枝屈夷交碧苔,疏花暖送珍珠胎。 初疑群仙下寥廓,瓊璫玉珮行瑤台。 又疑幽人在空谷,滿面清霜■華綠。 迎風冷笑桃杏花,紅綠紛紛太■俗。 今年來看秦淮水,路隔西湖一千里。 草堂上是白雲窩,夜半松風喚子起。 青山隔世無游塵,雲根粉壁光如銀。 長嘯一聲月入戶,孤山處士來相親。 江南梅花自有主,休問當年何水部。 山僧對我默無語,柏子無風墮青雨。

注1:■——上「髟」下「丐」 注2:■——上「分」下「鹿」

題墨梅圖

朔風吹寒冰作壘,梅花枝上春如海。 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無名藉光彩。 長林大谷月色新,枝南枝北清無塵。 廣平心事誰與論?徒以鐵石磨乾坤。 歲晚燕山雲渺渺,居庸古北無人到。 白草黃沙羊馬群,瓊樓玉殿煙花繞。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貞姿燦燦眩冰玉,正色凜凜欺風霜。 轉身西泠隔煙霧,欲問逋仙杳無所。 夜深湖上酒船歸,長嘯一聲雙鶴舞。

題月下梅花

平生愛梅頗成癖,踏雪行穿一雙屐。 六花散漫飛滿空,千里萬里同一色。 沖寒不畏朔風吹,乘興來此江之湄。 繁花滿樹梅欲放,彷彿羅浮曾見時。 南枝橫斜北枝好,北枝看過南枝老。 中有一枝致奇絕,萬蕊千葩弄天巧。 老夫見此喜欲顛,載酒大酌梅花仙。 仙人怪我來何晚,一別已是三千年。 醉來仰面臥深雪,夢扶飛瓊上天闕。 酒醒起視夜何其,饑烏啼殘半江月。

題畫梅

君不見漢家功臣上麒麟,氣貌豈是尋常人? 又不見唐家諸將圖凌煙,長劍大羽聯貂蟬。 龍章終匪塵狀,虎頭乃是封侯相。 我生山野無能為,學劍學書空放蕩。 老來晦跡巖穴居,夢寐未形安可模? 昨天冷飆動髭鬚,拄杖下山聞鷓鴣。 烏巾半岸衣露肘,忘機忽落丹青手。 器識可同莘野夫,孤高差擬蟠溪叟。 山翁野老爭道真,松篁節操梅精神。 吟風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來相親。 江北江南競傳寫,祝君歎其才盡下。 我來對面不識我,何者是真何者假? 祝君放筆一大笑,不須攬鏡亦自肖。 相攜且買數斗酒,坐對青山姿傾倒。 明朝酒醒呼鶴歸,白雲滿地芝草肥。 玉蕭吹來雨霏霏,琪花亂點春風衣。 祝君許我老更奇,我老自覺頭垂絲。 時與不時何以為?贈君白雪梅花枝。

卷七

雜文

梅先生傳

先生名華,字魁,不知何許人?或謂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 召與語,大悅曰:「若作和羹,爾為鹽海。」因命食采於梅,賜以為氏。 梅之有姓,自始。至紂時,梅伯以直言諫妲己事被醢,族遂隱。迨周有摽 有始出仕,其實行著於詩,垂三十餘世。漢成帝時,梅福以文學補南昌尉 ,上書言朝廷事,不納,亦隱去。變姓名,為吳市門卒,雲自是子孫散處 不甚顯。漢末綠林盜起,避地大林。大將軍曹操行師失道,軍士渴甚,願 見梅氏。梅聚族謀曰:「老瞞垂涎漢鼎,人不韙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 語。」竟匿不出。厥後,累生葉,葉生萼,萼生蕊,蕊生華,是為先生。 先生為人修潔灑落,秀外瑩中,玉立風塵,表飄飄然,真神仙中人。所居 竹籬茅舍,灑如也。東西行者過其處,必徘徊指顧:「是梅先生之居,勿 剪勿除,溪山風月,其與之俱乎?」先生雅與高人韻士游,徂徠十八公山 陰此君輩皆歲寒友。何遜為揚州法曹掾,虛東閣,待先生。先生遇之甚厚 ,相對移日,留數詩而歸。唐丞相宋璟平生夷石心腸,不輕為人題品,獨 為先生賦之。其見重如此。天寶大歷間,杜甫客秦山,邂逅風雪中,巡簷 索笑,遂為知心,每語人:「僕在遠道,無可與人與語,得梅先生,少慰 焉。」甫為一代詩宗,心所賞好,眾口翕然。於是先生之名聞天下,清江 、成都、羅浮、庾嶺、孤山石亭、野橋、溪路之濱,山店、水驛、江岸之 側,遇會心處,輒婆娑久之。好事者爭攀挽過其家,甚至圖寫其象(像) ,朝夕瞻玩。或以油窗土屋屈致先生,將之射利,先生亦為開心吐露。人 為先生歎非其所,先生曰:「苟不盤根錯節,安能以別利器?」知先生者 ,敬愛愈重。錢塘林逋,眉山蘇軾,鹹以詩歌美之。蓋欲以片言行者,必 托先生藉口;苟非先生之為容,則語言無味。百世之下,聞其風而高之。 王沂公曾居要路,持魁柄,高下人物,許在百花頭上,由是緋綠壘壘至於 今不墜。先生性孤高,不喜混榮貴,以酸苦自守。忽一夕,聞高樓羌管聲 ,乃淒然有感:「吾不能學桃杏輩趨時,故際窮年,風饕雪虐,零落如此 。奚憾焉?」嗚呼!梅自大林之後,曠數百載無聞人。由唐至宋,稍流派 蕃衍,分南北兩支。世傳南暖北寒,先生蓋居於南者也。先生諸子甚多, 長雲實,操行堅固,人謂有父風味,異居南京犀浦者為黃姓,其余別族具 載《石湖世譜》。太史公曰:「梅先生,翩翩濁世之高士也。觀其清標雅 韻,有古君子之風焉。彼華腴綺麗烏能辱之哉!以古天下人士景愛慕仰, 豈虛也耶!

送僧住院

愛名山入剡,便須擲夷錫高飛;傳臨濟正宗,底用著金毛大吼。佛至於今 我輩何如?歎鳳凰不似鴟梟,看款段貴於騏驥。只合隨緣去住,無勞較論 短長。某雪月襟懷,據天寧第一,產虎嘯風生。遊湖上二十年,到這裡張 其綱紀,施於禮義。豈在大小之殊?自可等倫迥絕。光輝蓮社,振作吾宗 。四時錯行,有冬有夏;日月代明,有晝有宵。草室昨夜雨初干,今日南 山翠相亞。葫蘆籐上忽結甜瓜,韭菜根頭新生苦□。有樹無花,無花有果 ,何者是真?何者是假?草露水光,電生石火。你問何如?我道恁麼?咄 !鯰魚跳上竹竿頭,胡孫睡在崩崖下,看他只是尋常惡。

邵澤步渡船疏

泌浦湖納百川源流,乃東南溪山之臟腑;邵澤岸通三江潮汐,入西北水道 之咽喉。正當十字路頭,豈比三家村裡?往來客子,常懷不側之憂;貧賤 農人,每起有餘之念。架飛梁難尋巨木,造扁舟不費多錢。富長者若用心 機,小梢工何辭氣力?白浪港中平地過,底須問水淺水深;綠楊陰裡便撐 來,何必論天昏天曉。

卷八

梅譜

原始夫梅,始自花光仁老。宋朝哲宗時,僧住衡山花光寺。老僧酷愛梅, 唯所居方丈室屋邊亦植數本。每逢花發時,輒床據於其下,吟詠終日,人 莫能知其意。月夜未寢,見疏影橫於其紙窗,蕭然可愛,遂以筆戲摹其影 。凌晨視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學畫而得其無諍三昧,名播於世。山谷 道人歎之曰:「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只欠香耳。」士大夫有請數 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老僧畫時必先焚香默坐,禪定意靜,就 一掃而成。人或難戲之曰:「昔子猷好竹,師何僻於梅乎?」老僧正色曰 :「真趣安許輕薄子所知耶?」問者悚然。老僧之所傳五六人,獨補之精 通妙理,逃禪居士是也。老僧有一千二百余本傳於世,臨終作《披風洗露 寄山谷》,謂之絕筆。總題上下相迎,不要齊枝,枝橫處短,扶低過後, 蒼榔休惜,嫩三疊兩,折更交奇。

總論初學畫時,以瓶置梅,以燈燭其影,脫其古怪,求其新意,庶可知其 寫之性也。疊花如品字,發枝若羽飛,蕊須分上下,花頭見偏側。副枝如 丫,有其疏密,分其大小,一左一右,則成天理。

述梅妙理寫梅、作詩其來一也,名之雖異,意趣實同。古人以畫為無聲詩 ,詩乃有聲畫。是以畫之得意,猶詩之得句,有喜樂憂愁而得之者,有感 慨憤怒而得之者,此皆出一時之興耳。畫有十三科,梅獨不在其列。所以 喜樂而得之者,則枝疏而槁,花慘而寒;感慨而得之者,枝曲而勁,花逸 而邁;憤怒而得之者,枝古而怪,花狂而大。此豈與眾畫類耶?有「意懶 山無色,心忙水不清」之句,凡欲作畫,須寄心物外,意在筆先,正所謂 有諸內必形於外矣!

指法作梅意須先定,發筆如運斧,起枝處用小指按實而行,鶴膝處停筆求 意,發枝處急如箭中鵠,停筆安花,勢宜品字交加,宛如鹿角,亦如虎爪 ,副枝處以身隨體運,如墨濃淡,求其龍鱗,分其陰陽,見其四面須要, 渾如真樹。此乃用心之妙矣。

論枝枝須分其偃仰,花須分其陰陽,偃如覆釜,仰如新月,一陰一陽則成 花,一仰一覆則成枝。五年則有鶴膝,十年則有龍鱗。枝欲疏老,干欲清 懼,曲如斗柄,勢若屈鐵,肥不擁腫,瘦不枯槁,枝須抱體,干欲隨身, 梢欲混成,枝欲古意,剛柔相加,陽陽相應,始成梅矣。

論花花卉之中,惟梅最終清。受天地之氣,稟霜雪之操,生於溪谷,秀於 隆冬,淡然而有春色,此豈非造化私耶?然今賢士大夫詠之不足,而又畫 之幽絕,故可知矣。瓣雖五出,花有八般,有正背而開,有側而綻,有倒 而拆。或有謝未謝,或有色香藏白,有破萼吐心,皆出於丁點耳。丁者, 謂一丁之事也;而為蒂點者,謂三點而為房。面當發其七須,背欲露其四 五,萼須綴其三點,點欲生其一丁,丁欲妝其嫩枝,枝欲抱其老木,木欲 點其龍鱗。欲知其古節,節欲生其鶴膝;欲畫其朽心,心欲生其蒼苔。苔 欲濃,心欲靜,心雖病,意欲潤,若能先於此,後學當縱橫妙用,無施不 可也。

難花枝須立其意老,花須成其意逸,逸且欲花真,花真如楷字。影發七須 ,其中者一,欲長外傍,欲短中長,生於花心,食之味酸,乃結子之須, 其中者一,欲長外傍,欲短中長,生於花心,食之味酸,乃結子之須也; 側短者出於花側,食之味甜,放香之心也。人或難之曰:「梅之須,不下 數十莖,今只畫七棘,何也?」對曰:「六出、四出謂之棘梅,乃村野山 中生之,或木之受氣不清而然。獨五出者,稟沖和之氣,有自然之理,故 畫之。」難者駭然曰:「信公不謬矣。

論梅花光之花,其蕊須丁點端楷,丁欲長而點欲小,須欲堅,萼欲偏,枝 不可獨發,花不可亂生,多而不繁,少而不疏。枝槁則欲意潤,枝曲則欲 意老。花必須相向,枝必須相依。其心欲緩,手欲速,墨欲淡,筆欲潤。 蕊欲圓而不類古,枝欲瘦而不類桃,似竹之清,如松之秀而成梅。

口訣傳梅口訣,性本天然。筆有石力,去莫遲延,蘸墨淡薄,不許再填, 起筆放逸,曲怪如顛,仰如新月,曲如弓彎,轉如曲肘,而縱似箭,連老 若龍,角嫩似釣,竿枯似丁,折條似直弦,枝如鐵戟,花無十全,弓梢鹿 角,助條忌繁,勢體自在,花大如錢,鬧處莫鬧,閒處莫閒,嫩如鼠尾, 分新舊年,氣條無萼,助條指天,枯無重眼,一刺一連,枝無重犯,須分 後先,花心錢眼,須似龍髯,花有六六,反側正偏,傾仰覆謝,獨春朝元 ,大放小放,吐雨含煙,小偏大偏,傲雪愁煙,羞窩背發,先春狀元,如 愁似語,吸露啼煙,骷髏帶露,左偏右偏,離披雙背,帶雪愁嵐,弄晴蘸 水,橫暖江寒,椒包蓓蕾,蕊綴珠圓,正萼五點,背蕊一圈,若作其蒂, 如蠶吐綿,正須挑七,一須爭先,吐三背四,過則為愆,適無畫意,筆法 精妍,須擇智者,輕不可傳。

論梅之病碎枝繁雜,起筆大顛,交枝無意,嫩梢十字,弓勢不成,梢無鹿 角,陰陽不分,嫩梢多刺,枝無條理,則花無次序,貫枝重疊,老嫩有花 ,節如蒼眼,刺無副筆,重枝過節,枝無重輕,氣條有花,挑心卷雜,正 背大小,雪雨花新,梢同一體,去筆再填,梢如死蛇,寫景無意。

續論梅之病三十六事起筆大顛,交枝無意,梢無鼠尾,枯有重眼,屈曲重 疊,不分陰陽,枝無變態,老處無所,當閒卻閒,從枝交雜,身無輕重, 枝老卻繁,氣條包椒,椒嫩梢多刺,花盛不落,繁無正背,梢重根輕,身 無神氣,丁勢不分,鹿角枯槁,起條英蕊繁勝,刺無副筆,花無肥瘦,枝 不抱體,後梢過前,梢條同體,花無四面,嫩梢雙花,枝嫩垂地,老嫩挑 心,繁卷停筆,竹節下筆再填,不量地步,寫景無景,枝梢十字。若能知 病,何患不造其域?

墨梅指論古今愛梅君子,與寫真為花,傳神自出一家,非入畫科,名曰戲 墨。發墨成形,動之於興,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方成梅格。如在竹籬茅 舍間,江上溪橋畔,山巔水涯,只欠香耳。但要觀之,不足詠之,不足精 神,瀟灑出世塵俗,此梅之得意入神,非賢士大夫,孰能至此哉?後學知 此趣者不可輕洩,須欲得其人,則可令夫寫梅。為梅修史,為花傳神,當 先觀地勢,次擇中書紙墨,然後試墨濃淡,掃枝分干,緊捻三指,全憑小 指推移上下。筆法自大至小,頭不可塵,各分濃淡,老乾枯健,嫩梢瀟灑 。亦須氣象清致,梅干不老,便同桃李,老干帶濃,多枯節眼,就節分梢 ,嫩枝帶淡,無十分妝點。老干苔蘚,枝無十字,若到十字交加處,便須 用花蕊遮藏。枝分女字,梢多向上生,少向下生,所謂:「嫩梢如發箭, 花心似虎須」。根無氣條,條無花丸,老干嫩條,濃淡精神,筆法不弱, 此寫梅之逼真也。夫梢有弓梢、鹿角、斗柄、鼠尾、鶴膝、海棠、鷹爪、 荊棘等梢勢。要摻先俱分左右,且如弓梢斜上,橫來一梢謂之弦梢,兩邊 小梢謂之箭,此弓梢也。鹿角,朝上多用梢干相朝是也。蜂腰,梢頭尾分 枝是也。鶴膝,梢一上一下是也,翹空而發是也。斗丙,梢象斗發,枝多 向左邊是也。鼠尾,斜上發枝,垂下帶直是也。鷹爪,梢乃短梢,就曲分 枝是也。海棠,無。荊刺,梢無萼。其余小梢,視一時之興,自有妙處, 不能備述也。花開五出,各以名興:萌芽、柳眼、麥眼、椒眼、蝦眼、蓓 蕾。正為古老,背為枯髏、髑髏、孩兒頭、女子面、丫頭、鹿唇、兔唇、 傀儡、蜂兒、蝴蝶、仙人捧鏡、狀元結巾、浥露、頂雪、吹香。正背偏則 向陽正半,半背正偏,陰陽臨風,側向照水,粉蕊弄香,攢三簇四,或上 或下,正開花蕊,各須分曉,繁而不亂,有前有後。此述梅之真趣盡矣, 後學君子當熟玩之,何患不成縱橫自然?故述此以助好事者雲。

掃梅十要一要得意下筆,二要水墨濃淡,三要枝分左右,四要橫斜上下, 五要老嫩相兼,六要下筆不填,七要有花無花,八要花分疏密,九要枝分 女字,十要十字藏花。

卷九

附錄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臣等謹案:《竹齋集》三卷,《續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仲章,《 續高士傳》作字元肅,諸暨人。本農家子,家貧,依沙門以居,夜潛坐佛 膝上映火讀書,後受業於安陽韓性,遂傳其學。然行多詭激,頗近於狂。 著作郎李孝光、秘書卿泰哈布哈皆嘗薦於朝。知元室將亂,辭不就。明太 祖下婺州,聞其名,物色得之,授諮議參軍,未幾卒。宋濂為作傳,載《 潛溪集》,敘其始末甚備。《續高士傳》以為太祖欲授以參軍,一夕卒。 《浙江通志》據以列入「隱逸傳」。舊本亦題為元人,非其實矣。詩集三 卷,其子周所輯,劉基序之。續集詩及雜文一卷,又附錄呂升所為王周行 狀,則冕女孫之駱居敬所輯。冕天才縱逸,其詩多排憂遒性之氣,不可拘 以常格。然高視闊步,落落獨行,無楊維楨等詭俊纖仄之習,在元明之間 ,要為作者。集中無絕句,惟畫梅乃以絕句題之。續集所收皆自題畫梅詩 也。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竹齋集原序

予在杭時,聞會稽王元章善為詩,士大夫之工詩者多稱道之,恨不能識也 。至正甲午,盜起甌括間,予避地至會稽,始得盡觀元章所為詩。蓋直而 不絞,質而不俚,豪而不誕,奇而不怪,博而不濫,有忠君愛民之情、去 惡拔邪之志,懇懇悃悃見於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或語予曰: 「詩貴自適而好為論刺,無乃不可乎?」予應之曰:「詩何為而作邪?《 虞書》曰:詩言志。卜子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風化下,下以風 刺上,王文而譎諫,言之者罪,聞之者足以戒。詩果何為而作邪?周天子 五年之巡狩,命太師陳書以觀國風。使為詩者,俱為清虛浮靡,以吟鶯花 詠月露而無關於世事,王者當何所取以觀之哉?《詩三百篇,惟《頌》為 宗朝樂章,故有美而無刺,二《雅》為公卿大夫之言,而《國風》多出於 草茅閭巷賤夫怨女之口,鹹采錄而不遺也。變風變雅大抵多於論刺,至有 直舉其事,斥其人而明言之者,節《南山》、《十月之交》之類是也。使 其有訕上之嫌,仲尼不當存之。以為訓後世之論,去取乃不以聖人為軌範 ,而自私以為好惡難可以言詩也已。」「《商書》曰:惟口起羞。昔蘇公 以謗詩速獄,播斥海外,不可以不戒也。」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 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故堯有誹謗之木而秦有偶語之戮,亂世之所與 也。得言而不言,是土瓦木石之徒也。王子聖明之時,而敢違孔子之訓, 而自比於土瓦木石也耶?」括蒼劉基伯溫序。

竹齋集傳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壟上,竊入學捨,聽諸生誦書,聽 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 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 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蒼若不 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 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粵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 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後。鄉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數 薦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備奴 使哉?」每居小樓上,客至,僮入報,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馬上 求見,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樓長嘯,使者聞之慚。冕屢應進士舉不中 ,歎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買舟下東吳,渡大江 入淮楚,歷覽名山川。或遇奇才俠客談古豪傑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 ,人斥為狂奴。北遊大都,館秘書卿泰哈布哈家,薦以館職。冕曰:「公 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會其 友武林盧生死灤陽,唯兩女一童留燕,悵悵無所依。冕知之,不千里走灤 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冕即歸粵,復大言天下將亂。時海內無 事,或斥冕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為妄哉?」乃攜妻孥隱於九里山 ,種豆頃畝,粟倍之,種梅花千樹,桃杏居其半,芋一區,薤韭各百本, 引水為池,種魚千餘頭,結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嘗仿《周禮》著書 一卷,坐臥自隨,秘不使人觀。更深人寂,輒挑燈朗誦,既而撫卷曰:「 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不難致也。」當風日佳時,操觚賦詩 ,千百言不休,皆鵬騫海怒,讀者毛發為聳。人至不為賓主禮,清談竟日 不倦。食至輒食,都不必辭謝。善畫梅,不減楊補之,求者肩背相望,以 僧幅短長為得米之差。人譏之,冕曰:「吾藉是以養口體,豈好為人家作 畫師哉?」未幾而汝穎兵起,一如冕言。皇帝取婺州,將攻粵,物色得冕 ,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一夕以病死。冕狀貌魁偉,美鬚髯,磊落有大 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史官曰:「予見孟寀言:『粵有狂生,當 天大雪,赤足上潛岳峰,四顧大呼曰:「遍天地間,皆白玉合成,使人心 膽澄澈,便俗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穿曳地■,翩翩行兩袂軒翥 ,嘩笑溢市中。余甚疑其人,訪識者問之,即冕也。』」冕真狂士哉!馬 不覂駕,不足以見其奇才,冕亦類是夫?金華宋濂撰。

注:■——「衣」中加「回」

故山樵王先生行狀

山樵諱周,字師文。其先關西人,系出猛之後。十世祖德元仕宋,官至清 遠軍節度使。靖康播遷,留守建康,移鎮浙東。未幾,仍守建康,策勳追 贈太師威定公。威定之子諱琪,閬州觀察使,廟賜忠節偕武節大夫,第三 子也;第八子某諸軍統制教練使,居諸暨,敕葬長寧小溪山,是為諸暨初 遷之祖。孫文炳割田園山業頃畝,凡若干資之慈光梵剎香火焚修。族屬蕃 衍,世有聞人。曾大父來清白傳家,隱居善積。多聞考山農先生,性資豪 邁,馳聲區宇間。山樵幼穎悟,六歲通《論語》、《孝經》大義。少長, 過目即成誦。侍父山農先生經涉河山之美,迨乎文物之盛,充廣心志,造 詣益深。至正甲午來,元運日促,移家九里山中,種蒔梅竹從容。後先國 朝兵下衢婺,山農建長策,期至太平,天競奪其算。區宇再造,既述職, 方肇修先緒。占籍會稽,簞瓢陋巷,人不堪處。賡歌擊節,其樂也愉愉。 數奇借寡盤,達生自分,寫梅師法,家傳溪橋斷岸老干疏花。吟嘯盤礡, 顧瞻忘返,人目其迂,落筆伸紙,神領意會,不知生意自毫端出。迄今世 家蓄名畫,購之有不可得,殆若古今。治忽山川,經由辭藻,賡唱扣之, 若河決,若燭照,赫如前日事。論辨精剴,人無一辭可更學宮,鄉飲推讓 ,賓席士類耆儒尊仰。郡守以下,風采景慕,禮遇接見,優加作作。尚平 淡,直而婉,簡而奧。稿藏於家,平生清淡,自將觀化之日,口占一絕云 :「清風明月今宵好,相伴逋仙老鶴閒。」瞑然而逝。其孤昭念塚上未有 石介,姻友駱氏則民行實為請。余家居連閭巷,山樵為執友,行次感舊懷 今。論次有自山樵,生於元至正乙亥秋七月二十二日,卒於永樂丁亥正月 十三日,以疾終於正寢,壽七十有三。配周氏,世家蕭邑,鄉曰昭鴻,有 賢行,先卒。子男即昭,孫男長璵任建寧府學訓導,次驥、騏、驎、驌。 孫女永貞,適諸暨駱大年孫曾繩。繩家學源源,習熟葬用,明年夏四月二 十一日,卜地鄉香爐山之原配周氏合祔。嗚呼!山樵君子儒也。厄窮而守 益,至持操而志益充。衣冠偉望,處鄉里恂恂然,遵養時,晦不伎不求人 ,孰不為致重乎?立言君子揭銘摛光,導揚潛德,納諸玄堂,庶傳永久。 六大理左少卿致仕山陰呂升狀。

書竹齋先生詩集後

竹齋先生詩集者,諸暨駱稱大年之所彙萃者也。先生世諸暨人,名冕,字 元章,竹齋其別號,豪放不羈士也。其為人概具學士,宋公所撰《王冕傳 》謂:「馬不覂駕,不足以見其奇才。」冕亦類是。夫予又聞之先生善寫 梅,自成一家,其法則出入楊無咎。平生愛讀《周禮》,探其微,嘗著書 一卷曰:「吾不死持此遇明主,伊呂事業不難致也。」值元季,視時政不 綱,負氣懷憤,則出言無所顧忌,率多譏刺其任事之人,致人目之為狂。 豈真狂者哉?走四方,其足跡殆半天下,志無所遂。迨謁太祖,高皇帝於 金華與語,頗合,獲留餉午。具惟飯一盂,蔬一盤。先生且談且食盡,飽 乃已拜。上喜曰:「先生能首粗糲如是,可與共大事。」即授以諮議參軍 。未幾,遘疾遽亡。知之者,謂使天假之以年,其樹功烈當不在元勳之下 。是知其詩為先生余事耳,況其大篇短章,豪雄俊偉,汪洋浩翰,酷似其 為人。故誠意伯劉公嘗序其集曰:「其言有忠君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志 ,懇懇悃悃見於詞意之表。」誠得先生之心者也。其集甚富,借厄兵燹不 全。其今大年所集,僅能收拾於煨燼殘缺之餘,蓋千百而什一也。是則先 生之手澤尚存,亦可謂之不死矣。大年實先生之曾孫婿,端願謹愨,有文 有藝。子三人,居安、居敬、居恭,亦讀書尚禮。稱其家兒談者,謂其父 子所得皆出於尊人溪園先生之教。溪園今年幾九十,駕厚君子,博學能文 。嘗出粟助有司販恤貧困,奉璽書旌為義民。以彙萃是集,不沒先生之善 而觀,亦駱氏義舉之一端雲。溪園名象賢,字則民,故並識之。資善大夫 南京吏部尚書致仕蕭山魏驥書。

書竹齋先生詩集卷後

是集之傳, 實先生曾孫婿駱大年之所自也。大年端介願愨,儒 素自居, 雲棲乃別號。婦王,字永貞,從大父山樵翁,笄而命之,壺彝素率,配德 警誡無違。子三人,長居安,次居敬、居恭,閑習詩禮,雍雍氣誼之間, 居敬梅之墨妙亦精。其尊人溪園先生博學,擅古文辭,山樵為忘年交,遺 稿刊刻,深切於衷。溪園嘗輸粟貸貧民,奉旨以義民旌淑預光祿酒撰,采 輯《諸暨志》,工費毋溷於人,書成大家。費見具膻醴,悉拒絕之,狷介 若是,非義而何逮?若婦王保佑其家世,其竹齋遺稿,輔相克觀,厥成行 ,無攸遂,賓敬有儀重,山樵十年乃字之得人。竹齋襟懷曠絕,矯時慢物 ,嘗曰:「士生天地間,苟不以道德功名顯,亦當文翰傳後。何得生無益 而歿無聞焉?」諸孫武昭克能,佩服斯訓,凡諸述作,無不記憶叩之,朗 然成誦,慨古懷今,蕭然吟詠,自若明日,鐺無粟煮,不暇論事,殊世異 幾。及百年,雲棲相謂興起,休烈導揚,篇簡具載,刊置九原可作,平生 志願酬矣。懲勸風刺,措諸言辭之表,人得而見矣。詩凡三卷,弁諸首簡 ,誠意伯青田劉公基出處詳悉,並載太史,金華宋公濂訓導,諸暨張公辰 傳中。予也與王氏居連里巷,山樵為執友,行侍席聽講常多,重以溪園文 學交好。斷金之誼,姻親之往來,詳於見聞,高山仰止,書成渙乎一新。 因不辭而書之詩曰:「心乎,愛矣,遐不謂矣,其斯之謂爭?」景泰七年 歲在丙子二月既望郡人白圭書。

竹齋集序(一)

乾隆壬寅之秋,予客杭,寓居姚園寺巷姚氏之雙清軒,與鮑子以文相往來 。一日,讀元人詩而鮑子適至,因語之曰:「吾鄉楊鐵崖、王山農二公, 詩文甲於元代而集鮮完本,君家饒秘笈,盍以其全者示我乎?」鮑子曰: 「具有之王一而楊七,皆足本也,子欲見之夫?何吝?」予躍然起曰:「 此事懷之久矣!君果以足本相假,當謀之邑中,合眾力為重梓焉。」鮑子 許諾且從而縱恿之。是夕酒酣,予濡筆作征刻啟稿一通,凡數百言,方欲 舉,行為友人牽率入閩,事遂寢。

越十有六年,為嘉慶丁巳,與王君柱公晤言及之。君大喜曰:「不才亦懷 之數年,鮑氏本近已借錄,藏筐中,正欲待先生為提唱耳?」即持啟稿去 ,鍥而傳佈之,然同人應之者尚少。逾年自客所歸,有告者曰:「柱公刻 《竹齋集》將竣事。」予心喜之而末遽信也。今七月之二十有二日,既人 定矣,有叩門送書者自城中來。啟視之,則煥然《竹齋》新刻也,為之狂 喜。時秋暑方盛,簧燈而疾讀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膚與沾汗之流足也。柱 公書來,屬於覆校。為考定偽謬數十字,題四詩於卷,以復之。近又力督 為序,予告以山農先生之為人與其詩,有劉文成公序,知之深論之當,予 何人,敢復贅為辭不獲命,姑追述其刻書之緣起如此。噫!是役也,雖 發端於予,而勞勞奔走,力與願違。今得山農後裔剞劂告備,誠為可幸矣 !然而萍蓬流轉之身無風竅唱和之實,斯幸也!適足以為愧也。柱公方切 切焉為鐵崖七集呼將伯,吾知自今以往,人皆感柱公之用心,慕表章前哲 之盛舉,山鳴而鐘應,磁引而鐵隨,必能刻期集事。予又將轉愧而為幸, 且得藉手以告成事於鮑子,其為幸更何如也!嘉慶四年己未八月中秋日同 裡後學郭毓書

竹齋集序(二)

嘗讀詩至元之季, 世得二人焉,一曰席帽山人王逢,一曰煮石 山農王冕 。是二人者,其姓氏同,其遭時不偶,遁跡山野,卒至播遷,淪落以死, 亦無不同。至其為詩,則又各抒性靈,感時紀事,以陶寫其磊落抑塞之氣 ,而不為元時習尚所囿,皆豪傑之士也!余嘗客澄江,過逢之黃山故里, 訪其遺詩,得《梧溪集》而誦之。及歸,而求王冕所著《竹齋集》不可得 。後聞越中駱氏家有藏本,倩友人訪之,亦不見寄,竊歎古人著作或抑於 一時,必歷久而始傳,或傳矣而末廣,必更閱百餘年而始克廣其傳,此蓋 有數焉。今駱氏既有藏本,其精神意氣之所注,郁積而不可遏,則必有好 古之士,為之抉幽剔隱,出其書而傳播之。譬之金玉,沈埋土中雖干百年 而必發,又安見《竹齋》一集之終於淪沒乎?

諸暨王君柱公,好古者也,因購書僑居於杭。一日,過余抱山堂,手一編 請曰:「此予家遠祖《竹齋集》也,訪求數載,今得駱氏本於鮑氏知不足 齋,然中多魯魚亥豕之訛,幸為我勘校編次之,且乞一言棄其首,將付之 梓人,以傳世焉。」余欣然應命曰:「此吾二十年前所遍覓而不可得者, 不謂今始得之,且得之於元章之後裔。」噫,奇矣!以此見古今人雖不相 及,而詩文之傳每曠世相感。元章之歿,去今四五百年矣,其詩篇散佚, 初賴駱氏之收輯,後得顧俠君之選存,此皆相感於不自知者,況居其裡同 其族如王君者乎?宜其倦倦於心而必思表見於世也。余嘉王君好古不沒其 先世之遺文,而並望其覓《梧溪集》而刊之,合為元季王氏兩布衣詩,是 則余之願也夫。嘉慶三年歲次戊午十月朔日錢塘朱彭書於鐵崖之抱山堂。

煮石山農王冕

冕字元章,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隴上,潛入塾聽村童誦書。 暮亡其牛,父怒撻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長明燈讀書。安陽韓性 異而教之,遂通《春秋》。嘗一試進士舉不第,即焚所為文,讀古兵法, 著高簷帽,衣綠蓑衣,攝長齒屐,擊木劍,或騎牛行市中,鄉里小兒皆詘 笑,冕弗顧也。嘗北遊燕都,泰不華薦以館職,冕曰:「不滿十年,此中 狐兔游矣,何以祿為?」冕工於畫梅,以胭脂作沒骨體。燕京貴人爭求畫 ,乃以一幅張壁間,題詩其上曰:「疏花個個團冰玉,羌笛吹他不下來。 」或以為刺時,欲執之。冕覺後亟歸,隱會稽之九里山,自號「煮石山農 」。命其居曰「竹齋」,題其舟曰「浮萍軒」,自放鑒湖之曲。賦詩輒千 百言,鵬騫海怒,讀者毛發為聳。明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紹興,屯 兵九里山。大海延冕問策,冕曰:「越人秉義,不可以犯。若為義,誰敢 不服;若為非義,誰則非敵。」明日疾,遂不起。宋文憲公就濂作《王冕 傳》,言太祖取婺州,將攻越, 物色得冕, 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一 夕以病死。秀水朱檢討彝尊曰:「冕為元季逸民,自宋文憲傳出,世皆以 參軍目之,冕亦何嘗一日參軍事哉?讀徐顯《裨史集傳》,冕蓋不降其志 以死者也。」向來選本,俱編元章入明詩,茲特援朱檢討之言以正之,使 後之君子得以考焉。顧嗣立《元詩選•二集•竹齋集》

明史•王冕傳

王冕,字元章,諸暨人。幼貧,父使牧牛,竊入學捨,聽諸生誦書,暮乃 返,亡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然。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 弟子,遂稱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屢應舉不中,棄去,北遊燕都 ,客秘書卿泰不花家。擬以館職薦,力辭不就。既歸,每大言天下將亂, 攜妻孥隱九里山,樹梅千株,桃杏半之,自號「梅花屋主」。善畫梅,求 者踵至,以幅長短為得米之差。嘗仿《周官》著書一卷,曰:「持此遇明 主,伊、呂事業不難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諮議參 軍,一夕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