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集解

荀子集解
Author: Xianqian Wang
Pages: 113,790 Pages
Audio Length: 1 hr 34 min
Languages: zh

Summary

Play Sample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 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 ,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 。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歎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 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 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 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 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 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 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 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孔子為魯司寇,有父 子訟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孔子舍之。季孫聞之,不說 ,曰:「是老也欺予。語予曰:為國家必以孝。今殺一人以戮不孝!又 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歎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 ?不教其民,而聽其獄,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 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嫚令謹誅,賊也。今生也有時,歛也無時, 暴也;不教而責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書曰:『義刑 義殺,勿庸以即,予維曰未有順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陳之以道, 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賢以綦之;若不可,廢不能以單之,綦三年而百 姓往矣。邪民不從,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詩曰:『尹氏大師, 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庳,卑民不迷。』是以威厲而 不試,刑錯而不用,此之謂也。今之世則不然:亂其教,繁其刑,其民 迷惑而墮焉,則從而制之,是以刑彌繁而邪不勝。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 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數仞之牆而民不踰也 ,百仞之山而豎子馮而游焉,陵遲故也。今夫世之陵遲已久矣,而能使 民勿踰乎,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焉 顧之,潸焉出涕。』豈不哀哉!」詩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 云遠,曷云能來。」子曰:「伊稽首不其有來乎?」孔子觀於東流之水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 「夫水,大徧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 ;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 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 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孔子曰:「吾有恥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彊學,老無以 教之,吾恥之;去其故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 與小人處者,吾殆之也。」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 吾已矣。」今學曾未如肬贅,則具然欲為人師。孔子南適楚,戹於陳蔡 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飢色。子路進,問之曰:「由 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 ,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不識,吾語女。女以知者 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見剖心乎!女以忠者為必用邪?關龍逢不見刑乎 !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夫遇不遇者,時也; 賢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 眾矣,何獨丘也哉!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 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知禍福終始而心不惑也。夫賢 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今 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何難之有!故君子博 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孔子曰:「由!居!吾語女。昔晉公 子重耳霸心生於曹,越王句踐霸心生於會稽,齊桓公小白霸心生於莒。 故居不隱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鄉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 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說邪?匠過絕邪?」孔子曰:「太廟 之堂,亦嘗有說,官致良工,因麗節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

子道篇第二十九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 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舜不能 加毫末於是矣。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 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 禽獸,不從命則脩飾,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 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 慎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此之謂 也。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災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 惡而能無失其愛,非仁人莫能行。詩曰:「孝子不匱。」此之謂也。魯 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 不對。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鄉者,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 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貢曰:「子 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子曰:「小人哉 !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 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 ,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 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 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 ,無此三者,則何為而無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 「由志之,吾語女。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 也。故入而行不脩,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 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 牀,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夫子 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貢曰:「汝何問哉?」子路曰:「 由問:『魯大夫練而牀,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貢曰: 「吾將為女問之。」子貢問曰:「練而牀,禮邪?」孔子曰;「非禮也 。」子貢出,謂子路曰:「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 女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 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於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 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 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 。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 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 ,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 足矣哉!」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 「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入,子 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 。」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顏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 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 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 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 日之樂也。

法行篇第三十 公輸不能加於繩,聖人莫能加於禮。禮者,眾人法而不知,聖人法而知 之。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己至而 呼天。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遠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刑 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詩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轂已破碎,乃 大其輻。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曾子病,曾元持足,曾 子曰:「元志之!吾語汝。夫魚鼈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鷹鳶猶 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故君子茍能無以利害義,則恥 辱亦無由至矣。」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 ?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 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 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橈,勇也;瑕 適竝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故雖有珉之 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此之謂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吾必不長也 ;臨財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窮,怨天 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豈不亦迂哉!」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夫 子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 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孔子曰:「 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 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於此 三恕,則可以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 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 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

哀公篇第三十一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欲論吾國之士,與之治國,敢問如何取之邪? 」孔子對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 非者,不亦鮮乎!」哀公曰:「然則夫章甫絇屨,紳而搢笏者,此賢乎 ?」孔子對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於食葷; 斬衰菅屨,杖而啜粥者,志不在於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 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雖有,不亦鮮乎!」哀公曰:「善!」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哀 公曰:「敢問何如斯可謂庸人矣?」孔子對曰:「所謂庸人者,口不能 道善言,心不知色色;不知選賢人善士託其身焉以為己憂;動行不知所 務,止交不知所定;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五 鑿為正,心從而壞。如此,則可謂庸人矣。」哀公曰:「善!敢問何如 斯可謂士矣?」孔子對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雖 不能徧美善,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 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謂之矣,行 既已由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故富貴不足以益也,卑賤不足 以損也。如此,則可謂士矣。」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之君子 矣?」孔子對曰:「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 ,思慮明通而辭不爭,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 敢問何如斯可謂賢人矣?」孔子對曰:「所謂賢人者,行中規繩而不傷 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 貧。如此,則可謂賢人矣。」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大聖矣? 」孔子對曰:「所謂大聖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 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 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總要萬物於風雨,繆繆肫肫,其事 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識,百姓淺然不識其鄰。若此,則可謂大 聖矣。」哀公曰:「善!」魯哀公問舜冠於孔子,孔子不對。三問不對 。哀公曰:「寡人問舜冠於子,何以不言也?」孔子對曰:「古之王者 ,有務而拘領者矣,其政好生而惡殺焉。是以鳳在列樹,麟在郊野,烏 鵲之巢可俯而窺也。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也。」魯哀公問於 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 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 問,聖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 也。」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几筵,其 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 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 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 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 ,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魯哀公問 於孔子曰:「紳委章甫有益於仁乎?」孔子蹴然曰:「君號然也,資衰 苴杖者不聽樂,非耳不能聞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 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聞之,好肆不守折,長者不為市。竊其有益與 其無益,君其知之矣。」魯哀公問於孔子曰:「請問取人。」孔子對曰 :「無取健,無取詌,無取口啍。健,貪也;詌,亂也;口啍,誕也。 故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信愨而後求知能焉。士不信愨 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語曰:『桓公用其賊,文 公用其盜。』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計勝怒則彊,怒勝 計則亡。」定公問於顏淵曰:「東野子之善馭乎?」顏淵對曰:「善則 善矣,雖然,其馬將失。」定公不悅,入謂左右曰:「君子固讒人乎!」三日而校來謁曰:「東野畢之馬失。兩驂列,兩服入廄。」定公越 席而起曰:「趨駕召顏淵!」顏淵至,定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吾 子曰:『東野畢之馭,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失。』不識吾子何以知 之?」顏淵對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於使民,而造父巧於使馬;舜 不窮其民,造父不窮其馬;是舜無失民,造父無失馬也。今東野畢之馭 ,上車執轡,銜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歷險致遠,馬力盡矣; 然猶求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進乎?」顏淵對 曰:「臣聞之,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自古及今,未有窮其 下而能無危者也。

堯問篇第三十二 堯問於舜曰:「我欲致天下,為之奈何?」對曰:「執一無失,行微無 怠,忠信無勌,而天下自來。執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誠盛於內, 賁於外,形於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魏武侯謀事而 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 於左右者乎?」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 事而當,群臣莫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王朝而有憂色 ,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 蘬之言也,曰:「諸侯自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 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國幾於亡乎!是以 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憙。」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 人之過也。」伯禽將歸於魯,周公謂伯禽之傅曰:「汝將行,盍志而子 美德乎?」對曰:「其為人寬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 曰:「嗚呼!以人惡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歸道。彼其寬也 ,出無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窶小也。君子力如牛, 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知如士,不與士爭知。彼爭者均者 之氣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淺也。聞之曰:『無越踰不見 士。』見士問曰:『無乃不察乎?』不聞即物少至,少至則淺。彼淺者 ,賤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語女:我文王之為子,武王之為弟,成王 之為叔父,吾於天下不賤矣。然而吾所執贄而見者十人,還贄而相見者 三十人,貌執之士者百有餘人,欲言而請畢事者千有餘人,於是吾僅得 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於十人與三十人中, 乃在百人與千人之中。故上士吾薄為之貌,下士吾厚為之貌,人人皆以 我為越踰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後見物,見物然後知其是非之所在。 戒之哉!女以魯國驕人,幾矣!夫仰祿之士猶可驕也,正身之士不可驕 也。彼正身之士,舍貴而為賤,舍富而為貧,舍佚而為勞,顏色黎黑而 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紀不息,文章不廢也。」語曰,繒丘之封人,見 楚相孫叔敖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 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孫叔敖曰:「吾 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禮瘉恭,是以不得罪於楚 之士民也。」子貢問於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為 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樹之而五穀蕃焉,草木殖焉 ,禽獸育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息。為人下者其猶土也 。」昔虞不用宮之奇而晉并之,萊不用子馬而齊并之,紂刳王子比干而 武王得之。不親賢用知,故身死國亡也。為說者曰:「孫卿不及孔子。 」是不然。孫卿迫於亂世,鰌於嚴刑,上無賢主,下遇曓秦,禮義不行 ,教化不成,仁者絀約,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諸侯大傾。當是時也, 知者不得慮,能者不得治,賢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無覩,賢人距而不 受。然則孫卿懷將聖之心,蒙佯狂之色,視天下以愚。詩曰:「既明且 哲,以保其身。」此之謂也。是其所以名聲不白,徒與不眾,光輝不博 也。今之學者,得孫卿之遺言餘教,足以為天下法式表儀。所存者神, 所過者化,觀其善行,孔子弗過。世不詳察,云非聖人,奈何!天下不 治,孫卿不遇時也。德若堯禹,世少知之;方術不用,為人所疑;其知 至明,循道正行,足以為紀綱。嗚呼賢哉!宜為帝王。天地不知,善桀 紂,殺賢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接輿避世,箕子佯狂,田常為亂, 闔閭擅強。為惡得福,善者有殃。今為說者,又不察其實,乃信其名。 時世不同,譽何由生?不得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謂不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