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Play Sample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 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 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 ,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輝動於內,而 民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樂也 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 盈而反,以反為文。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禮得其報則樂 ,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 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 。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 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 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 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 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故聽其雅、 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 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夫樂者,先王之所 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儕焉。喜則天下和之, 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子贛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師乙曰:「乙賤 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 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者 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 理焉,萬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 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 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 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 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子貢問樂。
雜記上第二十
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其輤有裧 ,緇布裳帷素錦以為屋而行。至於廟門,不毀墻遂入適所殯,唯輤為說於廟門外。大夫、士 死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如於館死,則其復如於家。大夫以布為輤而行,至 於家而說輤,載以輲車,入自門至於阼階下而說車,舉自阼階,升適所殯。士輤,葦席以為 屋,蒲席以為裳帷。
凡訃於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長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訃 於他國之君,曰:「寡君不祿,敢告於執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祿。」;大子之喪 ,曰:「寡君之適子某死。」大夫訃於同國:適者,曰:「某不祿」;訃於士,亦曰:「某 不祿」;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訃於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 夫某不祿,使某實。」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士訃於同國 大夫,曰:「某死」,訃於士,亦曰:「某死」;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訃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大夫次於公館 以終喪,士練而歸。士次於公館,大夫居廬,士居堊室。大夫為其父母兄弟之未為大夫者之 喪,服如士服。士為其父母兄弟之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大 夫之庶子為大夫,則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與未為大夫者齒。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 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後。
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緇布冠不蕤。占者皮弁。如筮,則 史練冠長衣以筮。占者朝服。大夫之喪,既薦馬。薦馬者,哭踴,出乃包奠而讀書。大夫之 喪,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龜,卜人作龜。復,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夫人稅衣揄狄,狄 稅素沙。內子以鞠衣,褒衣,素沙。下大夫以襢衣,其餘如士。復西上。大夫不揄絞,屬於 池下。大夫附於士,士不附於大夫,附於大夫之昆弟。無昆弟,則從其昭穆。雖王父母在, 亦然。婦附於其夫之所附之妃,無妃。則亦從其昭穆之妃。妾附於妾祖姑,無妾祖姑則亦從 其昭穆之妾。男子附於王父則配;女子附於王母,則不配。公子附於公子。君薨,大子號稱 子,待猶君也。
有三年之練冠,則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屨不易。有父母之喪,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殤 則練冠。附於殤,稱陽童某甫,不名,神也。凡異居,始聞兄弟之喪,唯以哭對,可也。其 始麻,散帶?。未服麻而奔喪,及主人之未成?也:疏者,與主人皆成之;親者,終其麻帶? 之日數。主妾之喪,則自?至於練祥,皆使其子主之。其殯祭,不於正室。君不撫仆妾。女 君死,則妾為女君之黨服。攝女君,則不為先女君之黨服。
聞兄弟之喪,大功以上,見喪者之鄉而哭。適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於道,則遂之
於墓。凡主兄弟之喪,雖疏亦虞之。
凡喪服未畢,有吊者,則為位而哭拜踴。大夫之哭大夫,弁?;大夫與殯,亦弁?。大夫
有私喪之葛,則於其兄弟之輕喪,則弁?。
為長子杖,則其子不以杖即位。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顙。母在,不稽顙。稽顙者
,其贈也拜。違諸侯之大夫,不反服。
違大夫之諸侯,不反服。喪冠條屬,以別吉兇。三年之練冠,亦條屬,右縫。小功以下
左。緦冠繰纓。大功以上散帶。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緦;加灰,錫也。
諸侯相襚,以後路與冕服。先路與褒衣,不以襚。遣車視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 於四隅。載粻,有子曰:「非禮也。喪奠,脯醢而已。」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 。端衰,喪車,皆無等。大白冠,緇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縞而後蕤。大夫冕而祭於公, 弁而祭於己。士弁而祭於公,冠而祭於己。士弁而親迎,然則士弁而祭於己可也。
暢臼以椈,杵以梧。枇以桑,長三尺;或曰五尺。畢用桑,長三尺,刊其柄與末。率帶 ,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醴者,稻醴也。甕甒筲衡,實見間而後折入。重,既虞而埋 之。
凡婦人,從其夫之爵位。小斂、大斂、啟,皆辯拜。朝夕哭,不帷。無柩者不帷。君若 載而後吊之,則主人東面而拜,門右北面而踴。出待,反而後奠。子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稅衣 纁袡為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曾子曰:「不襲婦服。」為君使而死,於公 館,復;私館不復。公館者,公宮與公所為也。私館者,自卿大夫以下之家也。公七踴,大 夫五踴,婦人居間,士三踴,婦人皆居間。公襲: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積一,纁裳 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綠帶,申加大帶於上。小斂環?,公大夫士一也。公視大 斂,公升,商祝鋪席,乃斂。魯人之贈也:三玄二纁,廣尺,長終幅。
吊者即位於門西,東面;其介在其東南,北面西上,西於門。主孤西面。相者受命曰: 「孤某使某請事。」客曰:「寡君使某,如何不淑!」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吊 者入,主人升堂,西面。吊者升自西階,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 不淑!」子拜稽顙,吊者降,反位。含者執璧將命曰:「寡君使某含。」相者入告,出曰: 「孤某須矣。」含者入,升堂,致命。再拜稽顙。含者坐委于殯東南,有葦席;既葬,蒲席 。降,出,反位。宰朝服,即喪屨升自西階,西面,坐取璧,降自西階以東。襚者曰:「寡 君使某襚。」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襚者執冕服;左執領,右執要,入,升堂致 命曰:「寡君使某襚。」子拜稽顙。委衣於殯東。襚者降,受爵弁服於門內溜,將命,子拜 稽顙,如初。受皮弁服於中庭。自西階受朝服,自堂受玄端,將命,子拜稽顙,皆如初。襚 者降,出,反位。宰夫五人,舉以東。降自西階。其舉亦西面。上介?:執圭將命,曰:「 寡君使某?。」相者入告,反命曰:「孤某須矣。」陳乘黃大路於中庭,北輈。執圭將命。 客使自下,由路西。子拜稽顙,坐委於殯東南隅。宰舉以東。凡將命,鄉殯將命,子拜稽顙 。西面而坐,委之。宰舉璧與圭,宰夫舉襚,升自西階,西面,坐取之,降自西階。?者出 ,反位于門外。上客臨曰:「寡君有宗廟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執綍。」相者反命 曰:「孤某須矣。」臨者入門右,介者皆從之,立於其左東上。宗人納賓,升,受命於君; 降曰:「孤敢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某,毋敢視賓客,敢辭。」 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某,毋敢視賓客, 敢固辭。」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使臣某 ,毋敢視賓客,是以敢固辭。固辭不獲命,敢不敬從。」客立於門西,介立於其左,東上。孤 降自阼階,拜之,升哭,與客拾踴三。客出,送於門外,拜稽顙。
其國有君喪,不敢受吊。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士盥於盤北。舉遷 尸於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踴。夫人東面坐,馮之興踴。士喪有與天子同者三:其終夜 燎,及乘人,專道而行。
雜記下第二一
有父之喪,如未沒喪而母死,其除父之喪也,服其除服。卒事,反喪服。雖諸父昆弟之 喪,如當父母之喪,其除諸父昆弟之喪也,皆服其除喪之服。卒事,反喪服。如三年之喪, 則既顈,其練祥皆同。王父死,未練祥而孫又死,猶是附於王父也。有殯,聞外喪,哭之他 室。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如始即位之禮。大夫、士將與祭於公,既視濯,而父母死 ,則猶是與祭也,次於異宮。既祭,釋服出公門外,哭而歸。其它如奔喪之禮。如未視濯, 則使人告。告者反,而後哭。如諸父昆弟姑姊妹之喪,則既宿,則與祭。卒事,出公門,釋 服而後歸。其它如奔喪之禮。如同宮,則次於異宮。
曾子問曰:「卿大夫將為尸於公,受宿矣,而有齊衰內喪,則如之何?」孔子曰:「出 舍乎公宮以待事,禮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 驅。」
父母之喪,將祭,而昆弟死;既殯而祭。如同宮,則雖臣妾,葬而後祭。祭,主人之升 降散等,執事者亦散等。雖虞附亦然。自諸侯達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 弟,則皆啐之。大祥:主人啐之,眾賓兄弟皆飲之,可也。凡侍祭喪者,告賓祭薦而不食。
子貢問喪,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其情;戚容稱其服。」請問兄弟 之喪,子曰:「兄弟之喪,則存乎書策矣。」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也。孔子曰:「 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也。」
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問:廬,堊室之中,不與人坐焉;在堊室之中,非時見乎 母也,不入門。疏衰皆居堊室不廬。廬,嚴者也。妻視叔父母,姑姊妹視兄弟,長、中、下 殤視成人。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內除。視君之母與妻,比之兄弟。發諸顏色者,亦不飲食也 。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吊死而問疾,顏色戚容必有以異於人也。如 此而後可以服三年之喪。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
祥,主人之除也,於夕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子游曰:「既祥,雖不當縞者必縞, 然後反服。」當袒,大夫至,雖當踴,絕踴而拜之,反改成踴,乃襲。於士,既事成踴,襲 而後拜之,不改成踴。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附,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特牲 。卒哭成事,附,皆少牢。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 某。
古者,貴賤皆杖。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於是有爵而後杖也。鑿巾 以飯,公羊賈為之也。
冒者何也?所以掩形也。自襲以至小斂,不設冒則形,是以襲而後設冒也。或問於曾子 曰:「夫既遣而包其餘,猶既食而裹其餘與?君子既食,則裹其餘乎?」曾子曰:「吾子不 見大饗乎?夫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父母而賓客之,所以為哀也!子不見大饗 乎!」非為人喪,問與賜與?
三年之喪,以其喪拜;非三年之喪,以吉拜。三年之喪,如或遺之酒肉,則受之必三辭 。主人衰?而受之。如君命,則不敢辭,受而薦之。喪者不遺人,人遺之,雖酒肉,受也。 從父昆弟以下,既卒哭,遺人可也。縣子曰:「三年之喪,如斬。期之喪,如剡。」三年之 喪,雖功衰不吊,自諸侯達諸士。如有服而將往哭之,則服其服而往。期之喪,十一月而練 ,十三月而祥,十五月禫。練則吊。既葬,大功吊,哭而退,不聽事焉。期之喪,未喪,吊 於鄉人。哭而退,不聽事焉。功衰吊,待事不執事。小功緦,執事不與於禮。相趨也,出宮 而退。相揖也,哀次而退。相問也,既封而退。相見也。反哭而退。朋友,虞附而退。吊, 非從主人也。四十者執綍:鄉人五十者從反哭,四十者待盈坎。
喪食雖惡必充饑,饑而廢事,非禮也;飽而忘哀,亦非禮也。視不明,聽不聰,行不正 ,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飲酒食肉,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飲酒食肉,皆為疑死 。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適人,人食之,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 功衰食菜果,飲水漿,無鹽酪。不能食食,鹽酪可也。孔子曰:「身有瘍則浴,首有創則沐 ,病則飲酒食肉。毀瘠為病,君子弗為也。毀而死,君子謂之無子。」
非從柩與反哭,無免於堩。凡喪,小功以上,非虞附練祥,無沐浴。疏衰之喪,既葬, 人請見之,則見;不請見人。小功,請見人可也。大功不以執摯。唯父母之喪,不辟涕泣而 見人。三年之喪,祥而從政;期之喪,卒哭而從政;九月之喪,既葬而從政;小功緦之喪, 既殯而從政。曾申問於曾子曰:「哭父母有常聲乎?」曰:「中路嬰兒失其母焉,何常聲之 有?」
卒哭而諱。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與父同諱。母之諱,宮中諱。妻之諱, 不舉諸其側;與從祖昆弟同名則諱。以喪冠者,雖三年之喪,可也。既冠於次,入哭踴,三 者三,乃出。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 取婦。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殤之小功,則不可。凡弁?,其衰侈袂。
父有服,宮中子不與於樂。母有服,聲聞焉不舉樂。妻有服,不舉樂於其側。大功將至
,辟琴瑟。小功至,不絕樂。
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矣,
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或曰:主之,而附於夫之黨。
麻者不紳,執玉不麻。麻不加於采。國禁哭,則止朝夕之奠。即位自因也。童子哭不偯 ,不踴,不杖,不菲,不廬。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踴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踴 絕於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
世柳之母死,相者由左。世柳死,其徒由右相。由右相,世柳之徒為之也。
天子飯,九貝;諸侯七,大夫五,士三。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 月而卒哭;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諸侯七。諸侯使人吊,其次:含 襚?臨,皆同日而畢事者也,其次如此也。卿大夫疾,君問之無算;士一問之。君於卿大夫 ,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舉樂;為士,比殯不舉樂。升正柩,諸侯執綍五百人,四綍,皆銜 枚,司馬執鐸,左八人,右八人,匠人執羽葆御柩。大夫之喪,其升正柩也,執引者三百人 ,執鐸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
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旅樹而反坫,山節而藻?。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賢大夫也,而難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
婦人非三年之喪,不逾封而吊。如三年之喪,則君夫人歸。夫人其歸也以諸侯之吊禮, 其待之也若待諸侯然。夫人至,入自闈門,升自側階,君在阼。其他如奔喪禮然。嫂不撫叔 ,叔不撫嫂。
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君子 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 恥之;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
孔子曰:「兇年則乘駑馬。祀以下牲。」
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 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 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有事於祖。」七月而禘,獻子 為之也。夫人之不命於天子,自魯昭公始也。外宗為君夫人,猶內宗也。
廄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拜之,士壹,大夫再。亦相吊之道也。孔子曰:「管仲遇 盜,取二人焉,上以為公臣,曰:『其所與游辟也,可人也!』管仲死,桓公使為之服。宦 於大夫者之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爾也。」
過而舉君之諱,則起。與君之諱同,則稱字。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贊,大行曰圭 。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 六等。哀公問子羔曰:「子之食奚當?」對曰:「文公之下執事也。」
成廟則釁之。其禮: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爵弁純衣。雍人拭羊,宗人視之,宰夫 北面於碑南,東上。雍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於前,乃降。門、夾室皆 用雞。先門而後夾室。其衈皆於屋下。割雞,門當門,夾室中室。有司皆鄉室而立,門則有 司當門北面。既事,宗人告事畢,乃皆退。反命於君曰:「釁某廟事畢。」反命於寢,君南 鄉于門內朝服。既反命,乃退。路寢成則考之而不釁。釁屋者,交神明之道也。凡宗廟之器 。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
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於其國,以夫人之禮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將命曰:「寡君不 敏,不能從而事社稷宗廟,使使臣某,敢告於執事。」主人對曰:「寡君固前辭不教矣,寡 君敢不敬須以俟命。」有司官陳器皿;主人有司亦官受之。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 ,不能從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於侍者。」主人對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誅,敢不敬須 以俟命。」使者退,主人拜送之。如舅在,則稱舅;舅沒,則稱兄;無兄,則稱夫。主人之 辭曰:「某之子不肖。」如姑姊妹,亦皆稱之。
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
』吾飧,作而辭曰:『疏食也,不敢以傷吾子。』」
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婦見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於堂下,西面北上,是見
已。見諸父,各就其寢。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其禮。燕則鬈首。
?:長三尺,下廣二尺,上廣一尺。會去上五寸,紕以爵韋六寸,不至下五寸。純以素
,紃以五采。
喪大記第二二
疾病,外內皆掃。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廢床。徹褻衣,加新衣, 體一人。男女改服。屬纊以俟絕氣。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於男子之手。君夫人卒 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內子未命,則死於下室。遷尸於寢,士士之妻皆死於寢。
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 屈狄;大夫以玄?,世婦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 號,竈衣投於前,司命受之,降自西北榮。其為賓,則公館復,私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 乘車之左轂而復。復衣不以衣尸,不以斂。婦人復,不以袡。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 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踴。既正尸,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 有司庶士哭於堂下北面;夫人坐於西方,內命婦姑姊妹子姓立於西方,外命婦率外宗哭於堂 上北面。大夫之喪,主人坐於東方,主婦坐於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士之喪 ,主人父兄子姓皆坐於東方,主婦姑姊妹子姓皆坐於西方。凡哭尸於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 哭。
君之喪,未小斂,為寄公國賓出;大夫之喪,未小斂,為君命出;士之喪,於大夫不當 斂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階。君拜寄公國賓于位;大夫於君命,迎於 寢門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於大夫親吊則與之哭;不逆於門外,夫人為寄公夫 人出,命婦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當斂,則為命婦出。
小斂,主人即位於戶內,主婦東面,乃斂。卒斂,主人馮之踴,主婦亦如之。主人袒說 髦,括發以麻,婦人髽,帶麻於房中。徹帷,男女奉尸夷於堂,降拜:君拜寄公國賓,大夫 士拜卿大夫於位,於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大夫內子士妻特拜,命婦泛拜眾 賓於堂上。主人即位,襲帶?踴─-母之喪,即位而免,乃奠。吊者襲裘,加武帶?,與主人 拾踴。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 ,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燭、下二燭,大夫堂上一燭、下二燭,士堂上一燭、下一燭。賓 出徹帷。哭尸於堂上,主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 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賓於寢門內;其無男主,則女主拜男 賓於阼階下。子幼,則以衰抱之,人為之拜;為後者不在,則有爵者辭,無爵者人為之拜。 在竟內則俟之,在竟外則殯葬可也。喪有無後,無無主。
君之喪: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殯,授大夫世婦杖。子、大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 內輯之;夫人世婦在其次則杖,即位則使人執之。子有王命則去杖,國君之命則輯杖,聽卜 有事於尸則去杖。大夫於君所則輯杖,於大夫所則杖。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既殯,主人主婦 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則去杖,大夫之命則輯杖;內子為夫人之命去杖,為世婦之命授人杖 。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而朝,主人杖,婦人皆杖。於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於大夫世婦 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即位。大夫士哭殯則杖,哭柩則輯杖。棄杖者,斷而棄之於隱者 。
始死,遷尸於床,幠用斂衾,去死衣,小臣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几,君大夫士一也。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盡階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 ,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餘水棄于坎。其母之 喪,則內御者抗衾而浴。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於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 。甸人為垼於西墻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徹廟之西北厞薪,用爨之 。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盤,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須,濡濯棄於坎。君設大 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士并瓦盤無冰,設床襢笫,有枕。含一床,襲一床遷尸於堂 又一床,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君之喪,子、大夫、公子、眾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納財,朝一溢米, 莫一溢米,食之無算;士疏食水飲,食之無算;夫人世婦諸妻皆疏食水飲,食之無算。大夫 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眾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士亦如之。既葬,主人疏食水 飲,不食菜果;婦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練而食菜果,祥而食肉。食粥於盛不盥,食於 篹者盥。食菜以醯醬,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期之喪,三不食;食:疏食 水飲,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飲酒。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為母,為妻。九月 之喪,食飲猶期之喪也,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五月三月之喪,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 ,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飲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 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則食之;大夫父之友 食之則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則辭。
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席。小斂:布絞,縮者一,橫 者三。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君陳衣于序東;大夫士陳衣于房中 ;皆西領北上。絞紟不在列。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 陳衣于庭,百稱,北領西上;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西領南上;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 ,西領南上。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為三、不辟,紟五幅、無紞。小斂之衣,祭服不倒。君無 襚,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小斂,君大夫士皆用復衣復衾;大斂 ,君大夫士祭服無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 稱。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紵 不入。
凡斂者袒,遷尸者襲。君之喪,大胥是斂,眾胥佐之;大夫之喪,大胥侍之,眾胥是斂 ;士之喪,胥為侍,士是斂。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斂者既斂必哭。士與 其執事則斂,斂焉則為之壹不食。凡斂者六人。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 五;士緇冒?殺,綴旁三。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質殺之,裁 猶冒也。君將大斂,子弁?,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 面,夫人命婦尸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衣,士盥于盤,上士舉遷 尸于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踴,夫人東面亦如之。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 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 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尸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 面于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士之喪,將大斂,君不 在,其餘禮猶大夫也。鋪絞紟,踴;鋪衾,踴;鋪衣,踴;遷尸,踴;斂衣,踴;斂衾,踴 ;斂絞紟,踴。
君撫大夫,撫內命婦;大夫撫室老,撫侄娣。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不馮庶子;士 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尸。凡馮尸者,父母先,妻子後。君於 臣撫之,父母於子執之,子於父母馮之,婦於舅姑奉之,舅姑於婦撫之,妻於夫拘之,夫於 妻於昆弟執之。馮尸不當君所。凡馮尸,興必踴。
父母之喪,居倚廬、不涂,寢苫枕塊,非喪事不言。君為廬宮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柱 楣,涂廬不於顯者。君、大夫、士皆宮之。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於隱者為廬。既葬,與人 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於國,既卒哭而服王 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帶,金革之事無辟也。既練,居堊室,不與 人居。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既祥,黝堊。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無哭者,樂作矣故 也。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
期居廬,終喪不御於內者,父在為母為妻;齊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 內。婦人不居廬,不寢苫。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公之喪,大夫俟練, 士卒哭而歸。大夫、士父母之葬,既練而歸。朔月忌日,則歸哭于宗室。諸父兄弟之喪,既 卒哭而歸。父不次於子,兄不次於弟。
君於大夫、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焉。於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於士,既殯而往 ;為之賜,大斂焉。夫人於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小斂焉。於諸妻,為之賜,大斂焉。於 大夫外命婦,既殯而往。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于門外。 見馬首,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于門內。祝先升自阼階,負墉南面。君 即位于阼。小臣二人執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後。擯者進,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踴, 主人踴。大夫則奠可也。士則出俟于門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於門外,君 退,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 壹往焉。君吊則復殯服。夫人吊於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夫人入 ,升堂即位。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顙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踴。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 送于門內,拜稽顙;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 ,眾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後主人而拜。 君吊,見尸柩而後踴。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 士棺六寸。君里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里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君蓋用漆,三 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君、大夫鬊爪;實于綠中;士埋 之。君殯用輴,欑至于上,畢涂屋;大夫殯以幬,欑置于西序,涂不暨于棺;士殯見衽,涂 上帷之。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飾棺,君龍帷三池,振 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錦褚,加偽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 畫翣二,皆戴圭。魚躍拂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 黻三列。素錦褚。纁紐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躍拂池。 大夫戴前纁後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 畫翣二,皆戴綏。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君葬用輇,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 輇,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凡封,用綍去碑 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嘩,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君松槨, 大夫柏槨,士雜木槨。棺槨之間,君容柷,大夫容壺,士容甒。君里槨虞筐,大夫不里槨, 士不虞筐。
祭法第二三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 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瘞埋於泰折,祭地也;用騂犢。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 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時也。山林、川穀、 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 不祭。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變也。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 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 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 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 廟,曰皇考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去祖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 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為鬼。大夫立三廟二壇,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 。顯考祖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適士二廟一壇,曰考廟,曰王考廟,享嘗 乃止。皇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官師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而祭之,去 王考曰鬼。庶士庶人無廟,死曰鬼。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 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王為群姓立七祀: 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 ,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 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王下祭殤五: 適子、適孫、適曾孫、適玄孫、適來孫。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適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 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 ,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帝嚳能序星辰以 著眾;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舜勤眾事而野死。鯀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黃帝正名 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契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山林川穀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義第二四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 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 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致齊於內,散齊於外。 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 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 愛則存,致愨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 也。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 私也。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饗者,鄉也。鄉之,然後能饗焉。是故孝子臨尸而 不怍。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尸,夫人薦豆。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 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 必哀,稱諱如見親。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文王與?《詩》云:「明發不 寐,有懷二人。」文王之詩也。祭之明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 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
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愨,其行趨趨以數。已祭,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 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遠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 容以遠,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 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致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 當也。」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中以治之。宮室既修,墻屋既 設,百物既備,夫婦齊戒沐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其 孝敬之心至也與!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承而進之。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恍惚 以與神明交,庶或饗之。「庶或饗之」,孝子之志也。孝子之祭也,盡其愨而愨焉,盡其信 而信焉,盡其敬而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之也。孝子之祭 ,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將受命;已徹 而退,敬齊之色不絕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疏也;薦而不欲,不 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孝 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玉,如奉 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 下也。貴有德,何為也?為其近於道也。貴貴,為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 ,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雖天 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子 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長始,教民順也。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 ,而民貴用命。孝以事親,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兇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 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於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菺,乃退。爓祭, 祭腥而退,敬之至也。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後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陽,周人 祭日,以朝及闇。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 外內,以端其位。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天下之禮, 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 也;致物用,以立民紀也。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致讓,以去爭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 之禮也,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 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 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凄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 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聖人以是為未足也,筑為宮室,謂為宗祧, 以別親疏遠邇,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眾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二端既立,報 以二禮。建設朝事,燔燎膻薌,見以蕭光,以報氣也。此教眾反始也。薦黍稷,羞肝肺首心 ,見間以俠甒,加以郁鬯,以報魄也。教民相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
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 盡也。是故昔者天子為藉千畝,冕而朱?,躬秉耒。諸侯為藉百畝,冕而青?,躬秉耒,以事 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犧牷祭牲,必於是取之, 敬之至也。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吉,然後養之。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 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筑宮仞有三 尺,棘墻而外閉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于蠶室, 奉種浴于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歲既殫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 !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 黻文章。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 ,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 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 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也; 望其容貌,而眾不生慢易焉。故德輝動乎內,而民莫不承聽;理發乎外,而眾莫不承順。故 曰:致禮樂之道,而天下塞焉,舉而措之無難矣。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 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禮減而不進則銷 ,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 其義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 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乎?」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 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 災及於親,敢不敬乎?亨孰膻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愿 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眾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 ;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 能終矣。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 此者也。樂自順此生,刑自反此作。」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 ,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 諸北海而準。《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曾子曰:「樹 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孝有三: 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 備物,可謂不匱矣。父母愛之,嘉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 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 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 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 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 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虞 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是故朝廷同爵則 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 ,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居鄉以齒, 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 者,而弟達乎蒐狩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 ,至乎州巷,放乎蒐狩,修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於西學 ,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 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干,所以教諸侯 之弟也。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天子設四 學,當入學,而大子齒。天子巡守,諸侯待于竟。天子先見百年者。八、十九十者東行, 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族 ,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 讓,而後及爵者。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於諸侯;士 、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昔者,聖人建陰陽 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 不敢專,以尊天也。善則稱人,過則稱己。教不伐以尊賢也。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 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 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 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 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祭統第二五
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 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 。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盡於己,而外順於道也。 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上則順於鬼神,外則順於君長,內則以孝於親。 如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 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心也。祭者,所 以追養繼孝也。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 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 者,孝子之行也。既內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 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廟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內之官也 ;官備則具備。水草之菹,陸產之醢,小物備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 異,草木之實,陰陽之物備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茍可薦者,莫不咸在,示盡物也。 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於北郊,以 共純服。諸侯耕於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於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 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 也,則不齊。不齊則於物無防也,嗜欲無止也。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 樂。故記曰:「齊者不樂」,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茍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茍動,必依於 禮。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 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夫人亦散 齊七日,致齊三日。君致齊於外,夫人致齊於內,然後會於大廟。君純冕立於阼,夫人副褘 立於東房。君執圭瓚裸尸,大宗執璋瓚亞裸。及迎牲,君執?,卿大夫從士執芻。宗婦執盎 從夫人薦?水。君執鸞刀羞嚌,夫人薦豆,此之謂夫婦親之。
及入舞,君執干戚就舞位,君為東上,冕而?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是故天子之祭 也,與天下樂之;諸侯之祭也,與竟內樂之。冕而?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此與竟內樂 之之義也。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裸,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周 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於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與志進退;志輕則亦輕,志重則亦重。 輕其志而求外之重也,雖聖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盡也,所以明重也。道之 以禮,以奉三重,而薦諸皇尸,此聖人之道也。夫祭有餕;餕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 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終者如始。」餕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餕鬼神之餘也,惠 術也,可以觀政矣。」是故尸謖,君與卿四人餕。君起,大夫六人餕;臣餕君之餘也。大夫 起,士八人餕;賤餕貴之餘也。士起,各執其具以出,陳于堂下,百官進,徹之,下餕上之 餘也。凡餕之道,每變以眾,所以別貴賤之等,而興施惠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見其修於廟 中也。廟中者竟內之象也。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非 上積重而下有凍餒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將至也,由餕見之 矣。故曰:「可以觀政矣。」
夫祭之為物大矣,其興物備矣。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 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於其親。是故,明君在上,則諸臣服從;崇事宗廟社稷,則子 孫順孝。盡其道,端其義,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於上,則不以 使下;所惡於下,則不以事上;非諸人,行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 ,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 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 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祭有十倫〕鋪筵設同几,為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君迎牲 而不迎尸,別嫌也。尸在廟門外,則疑於臣,在廟中則全於君;君在廟門外則疑於君,入廟 門則全於臣、全於子。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義也。夫祭之道,孫為王父尸。所使為尸者 ,於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倫也。尸飲五,君洗玉爵 獻卿;尸飲七,以瑤爵獻大夫;尸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群有司,皆以齒。明尊卑之等也。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是故,有事於大 廟,則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倫。此之謂親疏之殺也。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祿有功,必賜爵 祿於大廟,示不敢專也。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于阼階之南,南鄉。所命北面,史由君右 執策命之。再拜稽首。受書以歸,而舍奠于其廟。此爵賞之施也。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褘 立于東房。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尸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尸執足。夫婦相授受,不 相襲處,酢必易爵。明夫婦之別也。凡為俎者,以骨為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 ,凡前貴於後。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貴者不重, 賤者不虛,示均也。惠均則政行,政行則事成,事成則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 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善為政者如此,故曰:見政事之均焉。
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凡群有司皆以齒,此之謂長幼有序。 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為能行此,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畀之 為言與也,能以其餘畀其下者也。輝者,甲吏之賤者也;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翟者,樂吏 之賤者也;閽者,守門之賤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門,此四守者,吏之至賤者也。尸又至尊 ;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賤,而以其餘畀之。是故明君在上,則竟內之民無凍餒者矣, 此之謂上下之際。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 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 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 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 其義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為臣不全。夫義者,所以濟 志也,諸德之發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義章。其義章者,其祭也敬。祭 敬則竟內之子孫莫敢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親蒞之;有故,則使人可也。雖使人也 ,君不失其義者,君明其義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輕,疑於其義,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 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為民父母矣?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 而明著之後世者也。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 孝孫之心也。唯賢者能之。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勛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 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世 ,教也。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觀於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 。為之者,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賢而勿伐,可謂恭矣。故衛 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 叔隨難于漢陽,即宮于宗周,奔走無射。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 興舊耆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 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此衛孔悝 之鼎銘也。古之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子 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 。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昔者,周公旦有勛勞於天下。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 所以勛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以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夫大嘗 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 子之樂也。康周公,故以賜魯也。子孫纂之,至于今不廢,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
經解第二六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 》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 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 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潔靜精微而 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 《春秋》者也。」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 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 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云:「淑人君 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 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 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規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 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 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 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故朝覲之禮, 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 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 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 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 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 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 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哀公問第二七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 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 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 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後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有成事,然後治其 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 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節醜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几,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 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 ,好實無厭,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盡,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昔 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今之君子莫為禮也。」孔子侍坐於哀公,哀公曰:「敢問 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 道,政為大。」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 。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 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愿聞 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 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 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 政之本與!」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 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 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 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 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 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 敬與?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 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國家 順矣。」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 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 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 。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 成其身。」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 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 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公曰:「寡人蠢愚,冥煩子志 之心也。」孔子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 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後罪何?」孔子對曰 :「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仲尼燕居第二八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至於禮。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語女禮,使 女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 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曰:「師,爾過; 而商也不及。子產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 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 而全好者與?」子曰:「然。」「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 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 仁賓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處 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 獵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是故,宮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 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式,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辨說得其黨,官得其體,政事得其 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 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 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 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 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 哀;辯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 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 。茍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 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武》,《夏》、《龠》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 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采齊,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是故 ,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 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 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 禮虛。」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夔 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 ,謂之偏。夫夔,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此名也,古之人也。」子張問政,子曰:「師 乎!前,吾語女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鋪 几筵,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興羽龠,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 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 ,萬物服體,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目巧 之室,則有奧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室而無奧阼 ,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上也。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也。行而無隨,則亂 於涂也。立而無序,則亂於位也。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外內,莫 敢相逾越,皆由此涂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矇矣。
孔子閑居第二九
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 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 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 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 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 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 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 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 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子夏曰:「言則 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 焉。」子夏曰:「何如?」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 ,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 ,氣志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 ,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 ,施于孫子。」子夏曰:「三王之德,參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於天地矣?」孔子曰 :「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 。湯降不遲,聖敬日齊。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德也。天有四時, 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云。其在《詩》曰:『嵩高 惟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 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協此四國。』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
坊記第三十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為之坊,民猶逾之。故君子 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以為 民坊者也。故聖人之制富貴也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亡。子云 :「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詩》云:『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故制:國不過千乘,都城不過百雉,家富不過百乘。以此坊民,諸侯猶有畔者。
子云:「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為民坊者也。」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 ,則民有所讓。子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別也。 」《春秋》不稱楚越之王喪,禮君不稱天,大夫不稱君,恐民之惑也。《詩》云:「相彼盍 旦,尚猶患之。」子云:「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不嫌也。」以此坊民 ,民猶得同姓以弒其君。
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 人浮於食。子云:「觴酒豆肉讓而受惡,民猶犯齒;衽席之上讓而坐下,民猶犯貴;朝廷之 位讓而就賤,民猶犯君。」《詩》云:「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民作讓。」故稱人之君曰君,自稱其君曰寡君。 子云:「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先亡者而後存者,則民可以托。」《詩》云: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此坊民,民猶偝死而號無告。
子云:「有國家者,貴人而賤祿,則民興讓;尚技而賤車,則民興藝。」故君子約言,
小人先言。
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則犯也;下不天上施,則亂也。」故君
子信讓以蒞百姓,則民之報禮重。《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詩》 云:「爾卜爾筮,履無咎言。」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讓善。」《詩》云:「 考卜惟王,度是鎬京;惟龜正之,武王成之。」子云:「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忠。 」《君陳》曰:「爾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君于內,女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君之 德。於乎!是惟良顯哉。」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大誓》曰:「予 克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子云:「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 孝矣。」《詩》云:「孝子不匱。」子云:「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詩》云:「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愈。」
子云:「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子云:「小人皆能 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書》云:「厥辟不辟 ,忝厥祖。」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嘆。」君子以此坊 民,民猶薄於孝而厚於慈。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尸 也,宗廟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
子云:「敬則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廢禮,不以美沒禮。」故食禮:主人親饋,則客祭 ;主人不親饋,則客不祭。故君子茍無禮,雖美不食焉。《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 之禴祭,實受其福。」《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以此示民,民猶爭利而忘義。
子云:「七日戒,三日齊,承一人焉以為尸,過之者趨走,以教敬也。」醴酒在室,醍 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尸飲三,眾賓飲一,示民有上下也。因其酒肉,聚其宗族 ,以教民睦也。故堂上觀乎室,堂下觀乎上。《詩》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子云:「賓禮每進以讓,喪禮每加以遠。」浴於中溜,飯於牖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 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示遠也。殷人吊於壙,周人吊於家,示民不偝也。子 云:「死,民之卒事也,吾從周。」以此坊民,諸侯猶有薨而不葬者。子云:「升自客階, 受吊於賓位,教民追孝也。」未沒喪不稱君,示民不爭也。故魯《春秋》記晉喪曰:「殺其 君之子奚齊及其君卓。」以此坊民,子猶有弒其父者。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長」,示民不貳也,故君子有君不謀仕,唯卜之日稱二君。 喪父三年,喪君三年,示民不疑也。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也。故 天子四海之內無客禮,莫敢為主焉。故君適其臣,升自阼階,即位於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而貳其君。子云:「禮之 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先財而後禮,則民利;無辭而行情,則民爭。故君子於 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易》曰:「不耕獲,不菑畬,兇。」以此坊民,民猶貴祿而 賤行。子云:「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彼有遺秉,此有不斂穧,伊寡婦之利。 」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詩》云:「采葑采 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以此坊民,民猶忘義而爭利,以亡其身。
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故男女無媒不交, 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以此坊民,民猶有自獻其身。《詩》云:「伐柯如之何?匪 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蓺麻如之何?橫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子云 :「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以此坊民,魯《春秋》猶去夫 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卒。子云:「禮,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陽侯猶殺繆侯 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子云:「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則弗友也,君子以辟遠也 。」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則不入其門。以此坊民,民猶以色厚於德。子云: 「好德如好色。」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為民紀。故男女授受不親。御婦人則進左手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與同席而坐。寡婦不夜哭。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以此 坊民,民猶淫泆而亂於族。子云:「婚禮,婿親迎,見於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違 也。」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中庸第三一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 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 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 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 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子曰:「 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 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 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子路問強。子曰:「 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 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 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 不悔,唯聖者能之。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 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 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道不遠人。 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 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君 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 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 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 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 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 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子曰:「鬼神之為德,其 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 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 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 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 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 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 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 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 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 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 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 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 ,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 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 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 ,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 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 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 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 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 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 ,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 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 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 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 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 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 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 ,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 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 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 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 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 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自誠 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 ,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 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 ,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 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 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 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 ,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 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 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 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 !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 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 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 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 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 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 ,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 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 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 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 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 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 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 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 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 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 ,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茍不固聰 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 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 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 無惡於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 」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 ,不怒而民威於鈇鉞。《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 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表記第三二
子言之:「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 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甫刑》曰 :『敬忌而罔有擇言在躬。』」子曰:「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子曰:「祭 極敬,不繼之以樂;朝極辨,不繼之以倦。」子曰:「君子慎以辟禍,篤以不掩,恭以遠恥 。」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子曰:「 齊戒以事鬼神,擇日月以見君,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 「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欲民之毋相褻也。《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 告。』」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 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太 甲》曰:『民非後無能胥以寧;後非民無以辟四方。』」子曰:「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 ;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子曰:「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是故君子議道自己,而置法以民。」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 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強仁。仁者右也,道 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義也。厚於仁者薄於義,親而不尊;厚於義者薄於仁,尊而不親。 道有至,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霸,考道以為無失。」
子言之:「仁有數,義有長短小大。中心憯怛,愛人之仁也;率法而強之,資仁者也。 《詩》云:『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數世之仁也。國 風曰:『我今不閱,皇恤我後。』終身之仁也。」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 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數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是故君子以義度人,則難為 人;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 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小雅曰:「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 足,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子曰:「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過易辭 也。」子曰:「恭近禮,儉近仁,信近情,敬讓以行此,雖有過,其不甚矣。夫恭寡過,情 可信,儉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鮮乎?《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子曰: 「仁之難成久矣,惟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 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禮以節之,信以結之,容貌以文 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極之,欲民之有壹也。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於天。』是故君 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是故君 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是故君 子衰?則有哀色;端冕則有敬色;甲胄則有不可辱之色。《詩》云:『惟鵜在梁,不濡其翼 ;彼記之子,不稱其服。』」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天子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 侯勤以輔事於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 。是故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儉於位而寡於欲,讓 於賢,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義,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聽天命。《詩》云: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謂與!有君民之 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詩》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 ,以受方國。』」子曰:「先王謚以尊名,節以壹惠,恥名之浮於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 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賢。是故 君子雖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於 名也,故自謂便人。」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仁者其難乎!《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凱以強教之 ;弟以說安之。樂而毋荒,有禮而親,威莊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 此而後可以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母之親子也 ,賢則親之,無能則憐之。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水之於民也,親而不尊;火,尊 而不親。土之於民也,親而不尊;天,尊而不親。命之於民也,親而不尊;鬼,尊而不親。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 ;其民之敝:蠢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 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 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子曰:「夏道 未瀆辭,不求備,不大望於民,民未厭其親;殷人未瀆禮,而求備於民;周人強民,未瀆神 ,而賞爵刑罰窮矣。」子曰:「虞夏之道,寡怨於民;殷周之道,不勝其敝。」子曰:「虞 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
子言之曰:「後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無私,死不厚其子;子民 如父母,有憯怛之愛,有忠利之教;親而尊,安而敬,威而愛,富而有禮,惠而能散;其君 子尊仁畏義,恥費輕實,忠而不犯,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 ,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乎?」子言之:「事君先資其言,拜自獻其身,以成其信 。是故君有責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祿不誣,其受罪益寡。」子曰:「事君大言入 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易》曰:『不家 食,吉。』」子曰:「事君不下達,不尚辭,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穀以女。』」子曰:「事君遠而諫,則諂也;近而不諫,則尸利也。」子曰 :「邇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慮四方。」子曰:「事君欲諫不欲陳。《詩》云:『心乎愛 矣,瑕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子曰:「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 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 也;人雖曰不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子曰:「事君可貴可賤,可富 可貧,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子曰:「事君,軍旅不辟難,朝廷不辭賤;處其位而不 履其事則亂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則慎慮而從之;否,則孰慮而從之。終事而退,臣之厚也 。《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 順則臣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無良,我以為 君。』」
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是故君 子於有喪者之側,不能賻焉,則不問其所費;於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問其所欲;有 客,不能館,則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小雅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子曰:「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 寒,則衣之;問人之饑,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國風曰:『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國風曰:『言 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子曰:「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 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子曰:「情欲信,辭欲巧。」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是故 不犯日月,不違卜筮。卜筮不相襲也。大事有時日;小事無時日,有筮。外事用剛日,內事 用柔日。不違龜筮。」子曰:「牲牷禮樂齊盛,是以無害乎鬼神,無怨乎百姓。」子曰:「 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辭恭,其欲儉,其祿及子孫。《詩》曰:『后稷兆祀,庶無罪悔,以迄 于今。』」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無筮;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諸侯非其國不以 筮。卜宅寢室。天子不卜處大廟。」子曰:「君子敬則用祭器。是以不廢日月,不違龜筮, 以敬事其君長,是以上不瀆於民,下不褻於上。」
緇衣第三三
子言之曰:「為上易事也,為下易知也,則刑不煩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 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 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孫心。《甫刑》 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惡德,而遂絕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 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詩》云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甫刑》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大雅曰:『成王之孚 ,下土之式。』」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故長民者章志、貞教、尊仁,以子 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說其上矣。《詩》云:『有梏德行,四國順之。』」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 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詩》云 :『淑慎爾止,不愆于儀。』」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 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大雅曰:『穆 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詩》云:『彼都人士 ,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 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湯,咸有 壹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子曰:「有國者章義锓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 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矣。《詩》 云:『上帝板板,下民卒锓。』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 輕爵。《康誥》曰:『敬明乃罰。』《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寧,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故 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 ,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 ,毋以嬖御人疾莊後,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教是以煩。《詩》云:『彼求 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陳》曰:『未見聖,若己弗克見;既見聖, 亦不克由聖。』」
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褻也。夫水近於人而溺人, 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 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 ,往省括于厥度則釋。』《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 躬。』《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 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 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吾有先正, 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君雅 》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子曰:「言有物而 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 精知,略而行之。《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詩》云:『淑人君子,其儀 一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 ,而遠者不疑也。《詩》云:『君子好仇。』」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 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有攸攝,攝以威儀。』」子曰 :「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子曰:「茍有車,必見其軾;茍有衣,必見其敝;人茍或言之,必聞其聲;茍或行之, 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 之,則行不可飾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詩》云:『 自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 》曰:『昔在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 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 厭,不我告猶。』《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 亂,事神則難。』《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偵,婦人吉,夫子兇。』」
奔喪第三四
奔喪之禮:始聞親喪,以哭答使者,盡哀;問故,又哭盡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 行。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後行。過國至竟,哭盡哀而止 。哭辟市朝。望其國竟哭。至於家,入門左,升自西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括發袒, 降堂東即位,西鄉哭,成踴,襲?于序東,絞帶。反位,拜賓成踴,送賓,反位;有賓後至 者,則拜之,成踴、送賓皆如初。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闔門,相者告就次。於又 哭,括發袒成踴;於三哭,猶括發袒成踴。三日,成服,拜賓、送賓皆如初。
奔喪者非主人,則主人為之拜賓送賓。奔喪者自齊衰以下,入門左中庭北面哭盡哀,免 麻于序東,即位袒,與主人哭成踴。於又哭、三哭皆免袒,有賓則主人拜賓、送賓。丈夫婦 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無變也。
奔母之喪,西面哭盡哀,括發袒,降堂東即位,西鄉哭,成踴,襲免?于序東,拜賓、 送賓,皆如奔父之禮,於又哭不括發。婦人奔喪,升自東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東髽 ,即位,與主人拾踴。奔喪者不及殯,先之墓,北面坐,哭盡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於墓 左,婦人墓右,成踴盡哀括發,東即主人位,?絞帶,哭成踴,拜賓,反位,成踴,相者告 事畢。遂冠歸,入門左,北面哭盡哀,括發袒成踴,東即位,拜賓成踴。賓出,主人拜送; 有賓後至者則拜之成踴;送賓如初。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相者告就次。於又哭, 括發成踴;於三哭,猶括發成踴。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畢。為母所以異於父者,壹 括發,其餘免以終事,他如奔父之禮。
齊衰以下不及殯:先之墓,西面哭盡哀,免麻于東方,即位,與主人哭成踴,襲。有賓 則主人拜賓、送賓;賓有後至者,拜之如初。相者告事畢。遂冠歸,入門左,北面哭盡哀, 免袒成踴,東即位,拜賓成踴,賓出,主人拜送。於又哭,免袒成踴;於三哭,猶免袒成踴 。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畢。
聞喪不得奔喪,哭盡哀;問故,又哭盡哀。乃為位,括發袒成踴,襲?絞帶即位,拜賓 反位成踴。賓出,主人拜送于門外,反位;若有賓後至者,拜之成踴,送賓如初。於又哭, 括發袒成踴,於三哭,猶括發袒成踴,三日成服,於五哭,拜賓送賓如初。若除喪而後歸, 則之墓,哭成踴,東括發袒?,拜賓成踴,送賓反位,又哭盡哀,遂除,於家不哭。主人之 待之也,無變於服,與之哭,不踴。自齊衰以下,所以異者,免麻。
凡為位,非親喪,齊衰以下,皆即位哭盡哀,而東免?,即位,袒、成踴、襲,拜賓反 位,哭成踴,送賓反位,相者告就次。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哭 止。相者告事畢。成服拜賓。若所為位家遠,則成服而往。齊衰,望鄉而哭;大功,望門而 哭;小功,至門而哭;緦麻,即位而哭。哭父之黨於廟;母妻之黨於寢;師於廟門外;朋友 於寢門外;所識於野張帷。凡為位不奠。哭天子九,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大夫哭諸侯 ,不敢拜賓。諸臣在他國,為位而哭,不敢拜賓。與諸侯為兄弟,亦為位而哭。凡為位者壹 袒。所識者吊,先哭于家而後之墓,皆為之成踴,從主人北面而踴。凡喪,父在父為主;父 沒,兄弟同居,各主其喪。親同,長者主之;不同,親者主之。聞遠兄弟之喪,既除喪而後 聞喪,免袒成踴,拜賓則尚左手。無服而為位者,唯嫂叔;及婦人降而無服者麻。凡奔喪, 有大夫至,袒,拜之,成踴而後襲;於士,襲而後拜之。
問喪第三五
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惻怛之心,痛疾之意,傷腎乾肝焦肺,水漿不入 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痛疾在心,故口 不甘味,身不安美也。三日而斂,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動尸舉柩,哭踴無數。惻怛之心, 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氣盛,故袒而踴之,所以動體安心下氣也。婦人不宜袒,故發胸擊心爵 踴,殷殷田田,如壞墻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踴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 精而反也。」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 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無所得之也,入門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 又弗見也。亡矣喪矣!不可復見矣!故哭泣辟踴,盡哀而止矣。心悵焉愴焉、惚焉愾焉,心 絕志悲而已矣。祭之宗廟,以鬼饗之,徼幸復反也。成壙而歸,不敢入處室,居於倚廬,哀 親之在外也;寢苫枕塊,哀親之在土也。故哭泣無時,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 人情之實也。或問曰:「死三日而後斂者,何也?」曰:孝子親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 之,若將復生然,安可得奪而斂之也。故曰三日而後斂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 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聖人為之斷決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或問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 不居肉袒之體也,故為之免以代之也。然則禿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踴,非不悲也;身 有錮疾,不可以備禮也。故曰:喪禮唯哀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擊胸傷心;男子哭泣悲哀 ,稽顙觸地無容,哀之至也。或問曰:「免者以何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禮》曰 :「童子不緦,唯當室緦。」緦者其免也,當室則免而杖矣。或問曰:「杖者何也?」曰: 竹、桐一也。故為父苴杖—苴杖,竹也;為母削杖—削杖,桐也。或問曰:「杖者以何為也 ?」曰:孝子喪親,哭泣無數,服勤三年,身病體羸,以杖扶病也。則父在不敢杖矣,尊者 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處也;堂上不趨,示不遽也。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實也,禮 義之經也,非從天降也,非從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服問第三六
傳曰:「有從輕而重,公子之妻為其皇姑。有從重而輕,為妻之父母。有從無服而有服 ,公子之妻為公子之外兄弟。有從有服而無服,公子為其妻之父母。」傳曰:「母出,則為 繼母之黨服;母死,則為其母之黨服。為其母之黨服,則不為繼母之黨服。」三年之喪,既 練矣,有期之喪,既葬矣,則帶其故葛帶,?期之?,服其功衰。有大功之喪,亦如之。小功 ,無變也。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既練,遇麻斷本者,於免,?之;既免,去?。每可以? 必?;既?,則去之。小功不易喪之練冠,如免,則?其緦小功之?,因其初葛帶。緦之麻,不 變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變大功之葛。以有本為稅。
殤:長、中,變三年之葛。終殤之月算,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為其無卒哭之稅。 下殤則否。君為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為君也。世子不為天子服。君所主:夫人、妻、大 子適婦。大夫之適子為君、夫人、大子,如士服。君之母,非夫人,則群臣無服。唯近臣及 仆驂乘從服,唯君所服,服也。公為卿大夫錫衰以居,出亦如之。當事則弁?。大夫相為, 亦然。為其妻,往則服之,出則否。凡見人無免?,雖朝於君,無免?。唯公門有稅齊衰。傳 曰:「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也。」傳曰:「罪多而刑五,喪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 也。」
間傳第三七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功 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於容體者也。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 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於聲音者也。斬衰,唯而 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於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與斂焉,則壹不 食。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 之喪,不食醯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於飲食者也。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 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 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帶;齊衰之喪, 居堊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此哀之發於居處者也。父母之 喪,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寢; 中月而禫,禫而床。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 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於衣服者也。斬衰三升,既虞 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 重。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除乎首也?婦人 何為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 。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易服者何?為易輕者也。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齊衰之 喪,輕者包,重者特。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 葛兼服之。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 ;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三年問第三八
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疏貴踐之節,而不可損益也。故曰: 無易之道也。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斬衰 苴杖,居倚廬,食粥,寢苫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 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者有已,復生有節哉?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 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逾時焉,則必反巡, 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蹢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揞之 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知於人,故人於其親也,至死不窮。將由夫患邪 淫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從之,則是曾鳥獸之不若也,夫焉能相與群居而不亂乎 ?將由夫修飾之君子與,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 。故先王焉為之立中制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然則何以至期也?曰:至親以期斷 。是何也?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 及也。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期九月以為間。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 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故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 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 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
深衣第三九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衽,鉤邊。 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 者。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 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手以為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故《易》曰:坤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 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 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 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投壺第四十
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 ,敢以請。」賓曰:「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固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 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主人般還,曰:「辟。」主 人阼階上拜送,賓般還,曰:「辟。」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司射 進度壺,間以二矢半,反位,設中,東面,執八算興。請賓曰:「順投為入。比投不釋,勝 飲不勝者,正爵既行,請為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請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請奏《貍首》,間若一。」大師曰:「諾。」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有入者 ,則司射坐而釋一算焉。賓黨於右,主黨於左。卒投,司射執算曰:「左右卒投,請數。」 二算為純,一純以取,一算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賢於某若干純」。奇則曰奇,鈞則曰 左右鈞。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 曰:「敬養」。正爵既行,請立馬。馬各直其算。一馬從二馬,以慶。慶禮曰:「三馬既備 ,請慶多馬。」賓主皆曰:「諾。」正爵既行,請徹馬。算多少視其坐。籌,室中五扶,堂 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長尺二寸。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 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魯令弟子辭曰:毋 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 逾言;若是者浮。
儒行第四一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 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哀公曰:「敢 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哀公命席。孔 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 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 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道涂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 此者。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 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 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 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 ;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 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 。其剛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 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 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 ;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 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儒有博 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 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 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儒有聞 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 此者。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 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 ;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并立則樂,相下 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溫良 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 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 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 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 ,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大學第四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 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 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 其意。《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 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諠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 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 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 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詩 》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 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 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聽訟, 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所謂修身在正其心 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 ,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所謂 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 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 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 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 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 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 ,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 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 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 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 》云:「樂絝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 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 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刖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 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 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 ,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 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 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 「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 ,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 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也。
冠義第四三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 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 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 古者聖王重冠。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故 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見於母, 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與為禮也。玄冠、玄端奠摯於君,遂以摯見於鄉大夫 、鄉先生;以成人見也。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 、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與?故孝弟忠順之行立,而 後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後可以治人也。故聖王重禮。故曰: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 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廟;行之於廟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 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昏義第四四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 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 以敬慎重正昏禮也。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於廟,而拜 迎于門外。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 ,御輪三周。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 之也。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 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 也。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射鄉—此禮之大體也。夙興,婦沐浴 以俟見;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執笲、棗、栗、段修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 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 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成婦禮,明婦順,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責婦順焉也。婦 順者,順於舅姑,和於室人;而後當於夫,以成絲麻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是故婦順 備而後內和理;內和理而後家可長久也;故聖王重之。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禰未毀, 教于公宮,祖禰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 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 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故曰:天子聽男教,後 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後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內職。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 ,此之謂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為之食;婦順不修,陰事不得,適 見於天,月為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後素服而修 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故天子與後,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天子修 男教,父道也;後修女順,母道也。故曰:天子之與後,猶父之與母也。故為天王服斬衰, 服父之義也;為後服資衰,服母之義也。
鄉飲酒義第四五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于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盥洗揚觶,所以致潔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讓潔敬也者, 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潔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辨矣;不?辨則無暴 亂之禍矣,斯君子之所以免於人禍也,故聖人制之以道。鄉人、士、君子,尊於房戶之間, 賓主共之也。尊有玄酒,貴其質也。羞出自東房,主人共之也。洗當東榮,主人之所以自潔 ,而以事賓也。賓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陰陽也;三賓象三光也;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 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時也。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 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 氣也。主人者尊賓,故坐賓於西北,而坐介於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於西北 。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於東南。而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也。仁義接,賓主有事 ,俎豆有數曰聖,聖立而將之以敬曰禮,禮以體長幼曰德。德也者,得於身也。故曰:古之 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聖人務焉。祭薦,祭酒,敬禮也。嚌肺,嘗禮也。啐酒,成禮 也。於席末,言是席之正,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此所以貴禮而賤財也。卒觶,致實於 西階上,言是席之上,非專為飲食也,此先禮而後財之義也。先禮而後財,則民作敬讓而不 爭矣。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 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 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自從之。至于門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 。三揖至于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至于眾賓升受,坐祭 ,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別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 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賓酬 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說屨升 坐,修爵無數。飲酒之節,朝不廢朝,莫不廢夕。賓出,主人拜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 燕而不亂也。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行者,足以正 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鄉飲酒之義: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日月,立三賓以象三光。古之制禮 也,經之以天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 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賓必南鄉。東方 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聖也。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 是以天子之立也,左聖鄉仁,右義偝藏也。介必東鄉,介賓主也。主人必居東方,東方者春 ,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主人者造之,產萬物者也。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 是以禮有三讓,建國必立三卿。三賓者,政教之本,禮之大參也。
射義第四六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 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 ,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其節:天子以 《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繁》為節。《騶虞 》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繁》者,樂不失職 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 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 :射者,所以觀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 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是故古者 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 ,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 ;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 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詩》曰:「曾孫侯 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 臣相與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此天子之所以養諸 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於司馬,使子 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 ,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 ,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 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僅有存者。射之為言者繹也, 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 :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 。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 不中則不得為諸侯。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於澤,而後射於射 宮。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不得與於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於祭者有慶, 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 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穀也。飯食之謂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 ,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 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 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詩》云:「發彼有的, 以祈爾爵。」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者, 辭養也。
燕義第四七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與 其教治,別其等,正其位。國有大事,則率國子而致於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則 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凡國之政事,國子存游卒,使 之修德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 南鄉爾卿,大夫皆少進,定位也;君席阼階之上,居主位也;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 敢適之義也。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不以公卿為賓,而 以大夫為賓,為疑也,明嫌之義也;賓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禮之也。君舉旅於賓,及 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臣下 竭力盡能以立功於國,君必報之以爵祿,故臣下皆務竭力盡能以立功,是以國安而君寧。禮 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後取其什一,故上用 足而下不匱也;是以上下和親而不相怨也。和寧,禮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義也。故曰: 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於下。獻君 ,君舉旅行酬;而後獻卿,卿舉旅行酬;而後獻大夫,大夫舉旅行酬;而後獻士,士舉旅 行酬;而後獻庶子。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聘義第四八
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 尊弗敢質,敬之至也。三讓而後傳命,三讓而後入廟門,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 致尊讓也。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勞,君親拜迎于大門之內而廟受,北面拜貺,拜君命之辱 ,所以致敬也。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相侵陵。卿為上擯 ,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致饔餼、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 以明賓客君臣之義也。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使者聘而誤,主君 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諸侯相厲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 ,兵不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 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陳於內,米 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禽日五雙,群介皆有餼牢,壹食再饗,燕與時 賜無數,所以厚重禮也。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盡 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爾。聘射之禮,至大禮也 。質明而始行事,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酒清 ,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饑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而不敢解惰。以成禮節 ,以正君臣,以親父子,以和長幼。此眾人之所難,而君子行之,故謂之有行;有行之謂有 義,有義之謂勇敢。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能以立義也;所貴於立義者,貴其有行也;所貴 於有行者,貴其行禮也。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敢行禮義也。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 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 ,內順治,此之謂盛德。故聖王之貴勇敢強有力如此也。勇敢強有力而不用之於禮義戰勝, 而用之於爭?,則謂之亂人。刑罰行於國,所誅者亂人也。如此則民順治而國安也。子貢問 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 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 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喪服四制第四九
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 生也。夫禮,吉兇異道,不得相干,取之陰陽也。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有恩 有理,有節有權,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智,人 道具矣。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為父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 ,義斷恩。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故為君亦斬衰三年,以義制 者也。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 墳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終也;以節制者也。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 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為母齊衰期者,見無二尊也。 杖者何也?爵也。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或曰擔主;或曰輔病,婦人、 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 身自執事而後行者,面垢而已。禿者不髽,傴者不袒,跛者不踴。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 ,以權制者也。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聖人因殺以制節 ,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此喪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書 》曰:「高宗諒闇,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禮。何以獨善之也?曰:高宗者武 丁;武丁者,殷之賢王也。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當此之時,殷衰而復興,禮廢而復起,故 善之。善之,故載之書中而高之,故謂之高宗。三年之喪,君不言,《書》云:「高宗諒闇 ,三年不言」,此之謂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謂臣下也。禮:斬衰之喪,唯而不對;齊 衰之喪,對而不言;大功之喪,言而不議;緦小功之喪,議而不及樂。父母之喪,衰冠繩纓 菅屨,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比終茲三節者,仁者可以觀其 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 得而察焉。